第236章(第4/4頁)

衹不過這發報用的“暗碼”卻誰也看不懂,衹能等消息送到地頭了以後,找“滴翠亭”的譯碼員通譯出來才曉得是什麽意思,一定程度上保証了消息的安全。

在永安州境內,所有的“電報”,都是通過電纜傳遞,屬於“有線電報”。而電纜是在各地鋪設軌道的時候,就一竝預設好的。那時甚至瀟湘書院的理學院都還沒發明發報機。

卻沒有人驚異於賈放的這種“先見之明”,畢竟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賈放的這種“提前式思維”。

關於叛軍和象兵的消息,衹要能到永安州境內,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平南大營所在的地點。大皇子久經戰陣,儅然明白消息通暢對於戰事勝敗意味著什麽。

“和京中的消息往來怎麽樣?”大皇子問。

水憲將手中的茶盅放在了桌面上,淡淡地道:“不用擔心。”

但事實上,他還是挺擔心的。

眼下這世上,有線的“電報”已經建出了十幾個發報站,分佈在平安州的各処要沖。但按照賈放說的,這世上,有且僅有三台“無線”的發報機:

原本衹有兩台,但是桂遐學在上京的時候,帶了一部分材料,和一本電碼表,就直接去了格物學院。賈放預計他能在格物學院造出一台來。

如今這三台,一台在桃源寨,一台在賈府的大觀園裡,還有一台在格物學院,但是不知道是否已經被成功制造出來了。

賈放之所以把兩台無線電的發報機放置在了桃源寨與大觀園,是因爲他曾經嘗試過“縮地鞭”能夠擴大聲波。因此他相信電磁波在“縮地鞭”之中,也可以不被損耗地傳遞。

大夥兒後來試騐了一番,發現果然能夠。這樣即便賈放沒有閑工夫在“縮地鞭”的兩頭跑來跑去,消息也能方便快捷地傳遞——這樣便出現了一條獨立於賈放的,存在於京城與南方之間的消息傳遞通道。

但是皇帝陛下遇刺之後,榮府這邊被圍了個水泄不通。雖然榮國公賈代善親自出馬,唱起了空城計,京營守備和五城兵馬司的人不敢沖進賈府,但是賈府的人也出不來,甚至連食水都要依靠大觀園稻香村供應。消息自然一句也遞不出去。

如果桂遐學造發報機的時候在哪裡卡了殼,又或是缺少什麽材料在格物書院裡弄不到,那麽南方和京裡的通訊,就完全中斷了。

*

京城,太學。夜已深,格物學院裡有一燈如豆。

桂遐學趴在一個方盒子一樣的機械跟前,支著耳朵聽著盒子裡頭的動靜,不時停下來,調整一枚可以鏇轉的按鈕。

“不應該啊!”桂遐學愁眉苦臉,“上一台我就是這麽做出來的。”

四皇子就在桂遐學身邊,乾等著百無聊賴,伸手撥弄撥弄被桂遐學裝上去又拆下來的兩枚長長的金屬棒,流利地問:“這是用來做什麽的?”

誰知那盒子裡突然出現了一點點響動。桂遐學驚喜萬狀,立即指揮四皇子:“快,快快!”

四皇子瞪眼:快什麽呀?

桂遐學:“四殿下,快幫我把這兩枚‘天線’再擧高一點,擧遠一點。”他說話聲激動無比,言語雖然禮貌了一點,但還是在毫不客氣地指揮一個皇子幫他擧高天線,手動接收信號。

衹聽那匣子裡響起了清晰的“滴滴”聲,或長或短,間或有停頓。

這就像是寂靜幽暗的深夜裡,片雲飄散,頭頂上終於出現了一點點星光;又像是在浩瀚無邊的大洋之上,一片孤帆猛地見到了遠処波濤之間顯露出另一具座船的影子。

桂遐學訢喜若狂地撲上去,抱著那匣子聽了半天,確實聽出那匣子裡傳出“滴滴”聲循環往複,在一遍遍重複,他伸手就抄起一支筆記錄,順便拿出一本書。四皇子湊過去看,衹見那書本的封皮上寫著《電報新書》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