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二合一(第2/4頁)

——報刊上內容就是權威的,肯定是對大家有益且真的很有用的。

權威的建立,能吸引更多的人買報紙,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投稿,一起建設出更好的內容。

僅僅兩次,發行報刊,不僅將國庫起初投資的銀錢全部收了回來,更是成功的建立起了前所有為的威信。

報紙上有國家新的發展動向,報紙上有全天下發生的大事,報紙上也有大儒的文章,報紙上也有各種工具原理的介紹。

對於百姓們來說,就像是從一個封閉的小區域,一下子通過報紙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大世界。

每周都有新鮮的事情沖擊,每每都能引起很多的討論,在討論和爭辯平息了差不多一兩天之後,新一輪的報刊就又要發行了。

若是你沒有看過,或者是沒有了解過報紙上的內容,可能別人在說什麽東西,都完全聽不懂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等城靜楓定下的以環保為主題的第三期報刊發行的時候,銷量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是第一次確定主題的報刊。

不管是哪一個板塊,刊登的全都是與農事有關的內容和文章。

農業板塊:幹旱的元兇是誰?——[幹旱的發生與水土流失的關系]

標題加黑加粗,在一種正常大小的字體中,顯得尤為突出。

不管買報紙是為了看哪一個部分的內容,幾乎都被這標題吸引了。

幹旱居然還有元兇?

難道不是老天爺不下雨嗎?

還有人能操控天災?

帶著這樣的疑問,不少人拿到報紙之後,第一時間就開始閱讀相關內容。

往下讀了幾行之後,總有種隱隱的熟悉感。

往後一翻,看見署名是城靜楓,頓時明白了這種熟悉感的來源。

這不就是那種跟著學自然科學一樣的感受嗎?

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不敢置信,多讀幾遍之後若有所思,再觀察生活,仔仔細細的學個好幾遍,最後醍醐灌頂。

“雖然現在覺得不敢相信,但是以後多看幾遍,肯定會感覺越來越有道理的。”

“幹旱居然和我們砍柴砍樹,破壞水土有關系。”

等看完了城靜楓寫的這個版塊內容之後,驚嘆不已的同時,還有不少人繼續往下看。

有大儒書寫出全國上下秀麗風光的文章,雖然只是一種美好的期許,但是其中蘊含的對大自然美景的濃烈向往與熱愛,也深深地感染了許多人。

那種飽含生機與活力,充滿綠色和希望的描述,讓人忍不住想要看看,若是真的實現之後,會不會真的這樣俊秀美麗。

城靜楓也被這一篇內容所吸引。

她當初提議這篇內容的時候,將自己的所看過的那本遊記也分享給了宰弘濟。

本想著是可以給人一些靈感,卻沒有想到,大儒在遊記描繪的美景基礎上,還有絢爛又有力度的文筆,將這寫實的美景添上了幾分神秘朦朧的色彩。

仿佛加上了一層濾鏡,把人間美景變成了仙境,也仿佛鋪上了一層薄紗,讓人有種想要揭開看看的強烈欲望。

連她都忍不住有些心動了。

順著報刊往下看,下面的內容就是給出的具體措施。

看完了災害的罪魁禍首,不少人都想著以後要保護環境,絕對不瞎霍霍了。

看完了世間絕無僅有的美景,這種感覺更加強烈,甚至想要主動做點什麽,讓這樣獨具風韻的美麗景色來到自己面前。

正熱血上頭的時候,看到具體的執行措施,就像是一下子被戳中了心窩。

工部造出的儀器,生命力頑強的雜草種類,適合在不同地域生長的樹木,植物,樹木防護帶的種植建議。

在保護環境方面,個人能做的十幾件小事。

若是一個城市想要發展綠化,早就好的生態,需要度過的幾個大階段。

每一個板塊都是與環保強相關的。

在這一期的報紙發行之後,又是平地一聲雷。

尤其是幹旱區域的人們。

經歷了這麽多的劫難,甚至還有不少親朋好友沒有撐過來,這個時候得知幹旱還有這種可能性,頓時有種痛心疾首的感覺。

“咱村後山上那些樹,每年都被砍伐,有的做了棺材,有的蓋了房子,雖然有要求要補種,但是有多少人心疼錢,就裝裝樣子。”

“這樣一回想,好像確實這幾年風沙都變多了。”

想到曾經的絕望和無奈,難民們是最先動起來,尤其是一個村子的村民們,都坐下來商量,將原本大家不以為然的事情,寫進族規中。

即使是沒有遭災的區域,想到水位下降,難民圍城,蝗蟲來襲,也忍不住心生後怕。

涼州百姓的這種感覺是最強烈的。

在火炕出來之前,砍伐樹木燒柴過冬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在沒有修建水泥路的時候,外面不管是馬車經過,或者是軍隊策馬奔騰,幾乎都會帶起滾滾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