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歸還(第2/2頁)

廿七扼腕,也只好作出一派雲淡風輕的模樣:“不要。”

“你不要,我們就接了。”青華說,“子孫廟改叢林廟了。”

道觀有兩種性質的,子孫廟和叢林廟。

子孫廟師徒傳承,外來的道友可以掛單居住修行,但是不能插手廟務管理。

叢林廟等於就從一派、一門的私產,成為了宗教的公產。

叢林廟不能收徒,廟產不能繼承,凡道教法裔弟子都可以居住修行管理。觀裏的三都五主十八頭,可以由觀裏的常住道人選舉產生,或者道協委派。

道協對叢林廟的權利,要比對子孫廟大得多。

“可以,給你們。”廿七說。

無人之觀,本就該歸還道宗。回歸道協,才是野人觀本就該走的路,也是最好的一條路。

廿七只要求:“請務必好好打理。”

他不了解那段歷史,但敬重義士。

野人觀上上下下,守著道心,做著義事。

正是諸人所求之大道。

青華說:“那當然。”

他說:“你如果打定主意了,我也不勸你了。但天下道門一家,你雖沒冠巾,也是咱們道門的人。你該得的,我幫你爭,你放心好了。”

話說到這份上,再推就顯得可疑了。廿七只能道謝。

他忽然嘆了口氣。

青華:“怎麽了?”

廿七說:“錢在外面是個很有用的東西。”

青華失笑。

他說:“怎麽說呢,咱們修道之人,不能被這種東西困住。但咱們也要吃喝拉撒,也不能缺這個。總之讓錢為我們所用,但是不能為了這個失了道心。”

他頓了頓,說:“不能像有的咳咳似的,好好的傳承,硬給搞成了雜技表演團。”

廿七不知道他譏諷的是什麽。他問:“是說我的功夫嗎?”

青華差點咬了舌頭,忙擺手:“不是,不是。不是說你。”

但他勸道:“你有這身手,或許他們想拿來做文章。不過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做決定好了。”

怎麽選擇都是一個人本心,不是說只有把“追逐名利”的本心硬給他掰成“淡泊名利”才叫守住本心。

人的心,本來就是百種樣的。

等回到觀裏,大家正找他們倆:“來,來一起開會。”

青華到底沒躲過,不得已還是坐下了。

其他人都散了,除了副縣長,只有鄉鎮長、鄉鎮書記和阮祥雲這幾個核心人物。

青華讓廿七坐在他旁邊。

徐副縣長說:“這個事基本上意向定了,等回去我會拿到縣裏做正式的調研和計劃。現在跟你們兩個通個氣兒。”

“小廿,野人觀我們肯定要大力開發的,到時候把這裏打造成集人文、歷史和自然於一體的又紅色又傳統的旅遊區。”

“到時候小廿道長作為道觀的傳承者,可以做咱們旅遊區的代言人。”徐副縣長笑呵呵地說,“我瞅小廿道長這形象也很好哇,這學識也很好哇。到時候把你的事跡報道出來,一定很受歡迎。”

剛才開會的時候,阮祥雲把自己那個打造廿七成為網紅帶動老梅溝·野人觀發展的想法匯報了一下,徐副縣長覺得很好。

現在網絡經濟、流量經濟是他們這些管理者都必須學習的東西。現在整個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網絡了。過去的一些傳統發展模式已經走不通。

川藏某貧瘠貧困地區,以一個少年網紅為支點,全面撬動地區旅遊資源,甚至旅遊局的局長都親自下場,拍視頻、搞宣傳,大力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是這兩年許多地方都拿來學習的案例。

縣裏也搞過,想搞出鄉村網紅,但一直不溫不火。簽約的幾個個人和幾家MCN也不太給力。

直到今天,徐副縣長打眼一看廿七,自帶光環!

廿七思想封建落後,不肯拍照入鏡。徐副縣長覺得沒什麽大事,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到時候安排一下,給廿七把九年義務教育該學的東西都補一補。

他有底子,文化這塊問題不大,主要自然科學知識方面補一補,讓他跟現代文明社會接上軌。

他還這麽年輕,等該學的都學了,自然會改變思想。

想的挺好,哪知道廿七說:“我不是道士。”

青華道長也說:“他不是道士。”

徐副縣長:“?”

大家:“?”

阮祥雲:“……”

阮祥雲這才想起來,廿七真的不是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