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西風翦芙蓉(第4/5頁)

他一出現,就代表著這場叛亂已經到了尾聲,一切都快要結束了,於是在人們最喜悅的時候,黎清嶧決定點燃火/藥,將他們一網打盡。

可是不知道是否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他身上的火折子竟然失靈了。

黎清嶧一共帶著四五只火折子,當初裝上的時候,都已經將它們一一查驗,也進行試用過,完全可以確定沒有問題,但此時這些火折子竟然一個都打不著火。

黎清嶧又換了好幾種能生起火來的手段,也都無濟於事,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他把這把火升起來,毀掉這些人一樣。

難道他們當真有上天保佑嗎?可是又憑什麽保佑這些人!

最後,黎清嶧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放棄,更加可笑的是,最後還是傅寒清無意中闖入了這處地下的暗室中,發現了他,並且將他救了出去。

黎清嶧當時滿腔懊惱怨恨和不解,可還是硬壓了下去,若無其事地告訴傅寒青,自己在這裏準備火/藥是打算如果他們這邊不能取勝,便設法將平叛的軍隊引過來盡數除掉,以此強硬手段奪權。

沒有人懷疑他的話,畢竟他此時已經跟黎慎韞聯手了,大家在一條船上,自然是會鼎力相助的。

誰也想不到黎清嶧會瘋狂到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也想要將所有的一切都盡數毀滅。

於是最後黎慎韞奪權成功,登上皇位,將樂王作為協助他的人,也獲得了不少的賞賜。

可是黎清嶧心裏清楚,黎慎韞跟他那個爹半斤八兩,同樣對自己也心存著防備和忌憚,更何況區區賞賜,又如何能夠平息掉他心中深沉的恨毒?

因此黎清嶧一直也沒有放棄復仇的打算。

既然沒有機會,那就繼續蟄伏,反正他這些年最擅長的就是一個“忍”字,左右也不差這些時候了。

而且除了大穆,黎清嶧也憎恨兇殘野蠻的西戎,畢竟若非他們兇殘貪婪,威逼公主和親,善化公主也不會死在那裏。

既然一時半會奈何不了這個朝廷,那麽他不如借著黎慎韞的手,先對付西戎再說。

黎清嶧知道除了傅寒青之外,應鈞那個兒子應玦如今也一直在邊關打仗。黎清嶧並沒有見過他,但研究過此人的一些行軍風格,倒是頗為欣賞。

他覺得應玦雖然是狀元出身,但頗有乃父之風,要不是一直在輔佐傅寒青,再加上聽說有些瘋症,他應該也可以成為獨立門戶的一代名將,如此倒是可惜了。

黎清嶧原本很看好他,甚至琢磨著與這個應玦合作一番,但他沒有想到,就在大穆逐漸在與西戎的交鋒當中一點點扳回優勢的時候,黎慎韞卻突然玩起了手段。

他以自己深陷險地為理由,緊急下旨召回傅寒青護駕,傅寒青一走,應翩翩那邊的軍隊勢單力薄,難以守城,以至於城門被西戎攻破,大穆再一次潰敗。

後來又是傅寒青急忙折返,回去守住了下一座邊城,這才將西戎兵將逼退,但應翩翩戰死,那座城池還是丟了。

沒有人知道,這只是一本書中的劇情安排,為了體現出主角挽狂瀾於既倒的英勇氣概。

當時除了對傅寒青的贊譽外,朝廷上下一片嘆息之聲,都覺得西戎兵強馬壯,恐怕大穆是不能匹敵了,會失敗實在是一件讓人痛心又感到無可奈何的事。

如此一來,主張力戰西戎的聲音也越來越小,求和派逐漸在朝中占了上風。

黎清嶧卻看破了黎慎韞的把戲。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可以確定,黎慎韞絕對和西戎的人暗中來往,達成了某種交易,那座城池是他故意讓出來給對方的。

只能說他比他的父輩要狡猾。先帝也不想打仗,於是力排眾議,明明白白地向著西戎低頭求和,贈送金銀珠寶,派出公主和親。

但黎慎韞卻做出一副“我已經盡力,但形勢就是如此”的表現,假裝城池失守,實際上與西戎暗中合作,葬送了一位將領和無數兵士百姓的性命,換取了大穆短暫的和平,以及群臣對他的支持。

當調查出這一切的時候,黎清嶧只覺得怒不可遏。

第一次他想要葬送這個朝廷,因為火折子打不著火的可笑理由錯失良機,第二次眼看就能給西戎以重創,他為了此事盡心盡力,也是付出無數心血,甚至不惜與朝廷中那些廢物合作,黎慎韞卻硬是把傅寒青招了回來,將一座城池拱手讓人。

難道老天爺一定要跟他作對嗎?

每一回他都苦心孤詣,精心擘畫,可每一回,都與成功失之交臂。

若是要如此下去,他的大仇得何時才能得報?

黎清嶧就算是再能忍,這一回也有些忍不住了。

他本想去找黎慎韞理論此事,卻沒想到直接被召進對方的寢宮中時,皇上竟然還在帳中寵幸嬪妃,只是在一片淫靡之聲中告訴他:“朕就不下榻了,皇叔有什麽話,在這裏說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