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

“主公,咱們現在面臨一項非常重要的轉型!”張希孟語氣深沉,神情凝重。

朱元璋倒是很放松,這次只有張希孟隨軍,其余文官都不在,老朱甚至把一只腳丫子擔在桌上,半點都不見外。

“先生有什麽話,跟咱說就是,你講的有道理,咱就聽著,有什麽困難,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難不成先生還懷疑咱?”

張希孟連忙擺手,“主公,這事情復雜就復雜在於主公要做個選擇,是想要鄉村,還是想連鄉村和城市一起要?”

“什麽意思?”老朱哂笑道:“先生這話說得好沒道理,你一定要問,咱只能說三個字——全都要!”

“那好!既然主公想全都要,就要做好準備,我們需要建立一整套管理城市的方法,揚州可不同於滁州,需要花費的精力,豈止十倍!當然了,如果經營好了,獲利更是百倍之多!”

朱元璋眉頭漸漸皺起,他欠了欠屁股,上身微傾,“先生仔細說說。”

“主公,如果只是想要農村,我們的財稅體系自然是以田賦為主……這也是千百年來,最普遍通行的,種田納糧,皇糧國稅,天經地義。可是要想進城,就要在商稅上動腦筋,而且全面管理幾十萬人的大型城市,需要的官吏數量,可要比現在增加十倍不止,付出的代價更是百倍,千倍!”

朱元璋深深吸口氣,他思忖再三,反問道:“先生,那咱能得到什麽?”

“能得到一套龐大的作坊,能提供幾萬副鎧甲,上千門火炮,幾十萬火銃,能得到百萬貫的財富,還有衣食住行,各種輜重,要什麽有什麽!”

朱元璋突然一笑,“先生,你知道咱,咱不怕苦!只要收獲夠大,咱就肯下功夫!”

聽到朱元璋肯定的回答,張希孟發自肺腑笑了。

他終於改變了朱元璋!

老朱被後世詬病很多的就是財稅上面的保守,甚至是倒退。

其實如果單看老朱時代,這個問題不大。

在飽經戰亂之後,最大的需求就是休養生息,抑制商業,老老實實種田,生產糧食,紡織布匹,積累社會財富,恢復人口元氣。

老朱的選擇毫無疑問是合適的,只不過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商業重新繁榮起來,而彼時大明朝繼續承襲老朱留下來的體系,國家的稅收來源,依舊是田賦。

而除了戶部之外,居然沒有專門征收商稅的機構,戶部內部,也沒有做任何準備,就算想收商稅,都無從下手。

結果號稱攝政的張居正,十年辛苦,也只是在土地上打主意,絲毫不敢對商稅下手。張居正肯定不是不知道的商稅的重要,但是對不起,彼時的大明朝,就算花十年時間,也未必弄明白商稅要怎麽收,改安排什麽人執行,又要在朝中設置什麽機構,財稅的權力要怎麽分割……沒有法子,只能選擇最容易,最傳統的田賦,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張希孟很希望能補上這塊短板,所以在進滁州的時候,他就做了不少鋪墊……如今到了揚州,更是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

其實城鄉之間,經濟本身是互補的。

農村有糧食,有各種原材料,城市有市場,有生產能力,農村向城市提供糧食和農牧產品,供養城裏的百姓。城中百姓制造各種工具,提供商品給農村……二者只要順利交流起來,都能獲得好處。

揚州現在的困境就是一個龐大的都市,由於戰亂的關系,和原來密切配合的農村失去了聯系,就好像是一個人,被砍去了四肢,離死也就不遠了。

所以想要吞下揚州的第一步,是恢復揚州的生機,給揚州城提供足夠的糧食!

道理是如此簡單,可遍觀天下群雄,除了朱元璋之外,誰也沒有這個底氣,可以養活龐大的揚州。

事實上朱元璋也是壓力不小,幸好有張希孟在旁邊鼓動,老朱咬牙橫心。

幹了!

老朱立刻下令,從六合調十萬石糧食過來,同時又給滁州和定遠方向下令,讓他們調撥糧食,就連糧食銀行也行動了起來。

如果能順利進入揚州,讓這八十萬人接受市場券,糧食銀行就有可能一躍成為天下最大的錢莊,獲利何止百倍!

總之,這對君臣決定拼了!

接下來就看到了一個非常滑稽的名場面,朱元璋在大軍逼近揚州,紮下營盤之後,沒有立刻發動攻擊,而是就地支起了灶台,架上頭號大鍋,就當著城頭守軍的面,開始蒸饅頭!

沒錯,就是蒸饅頭!

上好的白面,在陣前加水,和面,就讓城頭的人看著,上鍋,蒸饅頭……很快熱氣升騰,伴隨著西北的風,誘人的香味,飄進了揚州城。

守在城頭的元軍,情不自禁咽下了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