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

浮梁州,樂平州、饒州……這幾處光是調集的民夫就超過了十萬,差不多兩個民夫輔助一個朱家軍,另外還有牲畜一萬多頭,舟船千艘,浩浩蕩蕩,匯成一股洪流,將數萬朱家軍,送到了洪都城下。

效率之高,連朱升都傻了,千裏奔襲,道路上又是水網密布,車馬難行。一個月,甚至一個半月,都是正常的。

但事實上朱家軍只用了不到二十天,甚至胡大海的前鋒只用了半個月,就神兵天降,出現在了洪都城外。

到了這一步,朱升都五體投地了,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學到的兵書,只怕要改寫了。

遊牧騎兵之所以厲害,是因為全民皆兵,像早期的蒙古人,兩丁抽一,三丁抽一,都是尋常。

經常有部落號稱控弦之士多少多少萬,其實只要乘兩三倍,就能算出他們部落的規模。比如以打不死著稱的西夏,極限動員也就四十萬人,考慮到黨項人未必都是牧民,動員比例低一些,他們的總人口也就是二三百萬。

這麽一個小國家,能把幾千萬人口的大宋,弄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不得不說真是諷刺啊!

乳宋的話就不用多說了,農耕民族的動員能力的確不行,十丁抽一,就已經很過分了,傾盡全國之力,也就武裝幾十萬人。

比如北宋的五路伐夏,損失了幾十萬人之後,西北直接元氣大傷,直到北宋滅亡都沒有恢復過來。

朱升熟讀史冊,鉆研兵書戰法,他對朱家軍動員的兵力,也有自己的判斷。要想不傷民力,不影響種田……基本上要二三十個男丁,供養一個戰兵。

而且這還是考慮到了施行屯田,采用軍戶制之後。

一個統一太平的中原王朝,幾千萬人口,養活幾十萬兵馬,差多一百比一,七八十比一,也就到了極限了。

如果再多的話,就會變成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九字戰略,不是朱升隨便說出來的,他是根據地盤,人口,糧食產量,反復評估出來的。

淮西之地,加上江南的州縣,全部掌控在手裏,人口總數也到不了一千萬,能養活的兵馬也就是三十萬上下。

要恢復民生,積蓄糧食,練好內功,才能對外用兵,不遵循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方略能行嗎?

而事實上在決定朱元璋命運的鄱陽湖之戰中,老朱也就是動員了二十萬人。

如果算上掌控地方的,防備張士誠的,彼時朱家軍的極限兵力,也就是三十萬。

等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開啟北伐,徐達和常遇春統禦的兵馬,也只有二十五萬。

這些數字其實就表明了在元末的條件下,也就能負擔這麽大規模的戰鬥。

像陳友諒那種,一下子動員六十萬人,孤注一擲,那是流寇的作風,傷損元氣。失敗之後,就迅速瓦解冰消,無可救藥。

但是一切都隨著授予女人土地,給予女人財產權開始,發生了徹徹底底的變化。

放在過去,女人沒法頂門立戶,家裏必須有男人在,才能保證安全。

花木蘭替父從軍,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讓老父留在家裏,支撐門戶,教養未成年的弟弟。

如果老父從軍了,花家就完蛋了。

從軍的兇險,甚至還不如留在家裏大。

這話說出來,後世之人都很難相信。

但是對不起,在古代的確如此。比如花老爹真的去從軍了,家裏沒有成年的男丁,同鄉就會想辦法剝奪花家母女的土地,巧取豪奪,讓花家人失去賴以為生的命根子。

在農村裏,很多老婦人沒了丈夫,沒了子女,就會被人吃絕戶……可以毫不客氣說,上戰場未必會死,但是家裏沒有了男丁支撐,周圍的人,會把你的骨頭吞得渣都不剩。

正因為如此,遇到了戰事,想要征兵征夫才那麽困難……因為抓走的都是成年的男丁,他們有妻兒老小,需要照顧,他們不敢離家。

沒有辦法,有人為了躲避征兵,用煙把眼睛熏瞎,割斷拇指的筋,變成殘疾人,種種手段,匪夷所思,又讓人無可奈何。

征兵困難,就到處抓壯丁,結果抓來的人,在路上就要死掉大半……千百年來,幾乎都是如此。

每逢亂世,不停攻伐下來,中原的人口銳減六七成,甚至九成以上,也是可能的。

幾千萬條人命,真正死在戰場上的,又能有幾何?

天災人禍背後,又是何等累累白骨?

而這一切的悲慘,在授予女人土地,把女人也當成人之後,就化解了大半……女人能頂門立戶,丈夫可以安心去從軍,當民夫。

因為朱家軍的法令保護著女人,她們在家裏耕種田畝,孝養老人,撫養孩童,她們不管付出多少汗水,都不用害怕周圍人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