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

寫作業是很辛苦的事情嗎?

不,一點也不,朱元璋覺得自己能寫一個通宵……實在是沒法子,高明高老先生的神作,著實槽點滿滿,處處別扭,那種強行洗白的味道,簡直讓人作嘔。便是不入流寫手,諸如青灰之流,也是不敢這麽塑造人物的。

那咱們不妨瞧瞧高明老先生的高明之作吧!

前面提到過,這個琵琶記並不是高明原創,而是根據已有的劇目改編的……事實上後世能看到的著名戲曲,名著小說,幾乎都是這樣,經過歷朝歷代,不斷完善,最後才定稿,形成文字。

原本的故事,講的是主角蔡伯喈進城趕考,攀附權貴,不認父母妻子,面對進京尋夫的妻子,放馬踩踏,然後惹惱上天,被天雷劈了。

這個版本顯然不那麽順眼。

高明老先生為了讓蔡伯喈看起來不那麽可惡,甚至有點順眼可愛,他改了人設……說蔡伯喈是個孝子,不願意進京趕考,只想著在家裏孝順父母,支撐門戶,父母也擔心他走了,沒了依仗,所以蔡伯喈是不願意進京的。

奈何朝廷下了皇榜,縣衙門來人,硬是把蔡伯喈弄走了。

此時他剛剛娶妻兩個月,只留下了妻子趙五娘照顧父母雙親。他進京之後,果然就中了,朝廷任命官職,牛丞相要招上門女婿。

蔡伯喈以孝敬父母為由,要返回家裏,可朝廷不許,牛丞相不放人,哪怕知道了他的家中還有妻子,也逼著他娶了自己的女兒。

朱元璋看到了這裏,就已經忍不住哂笑了,這個故事多別扭啊!

試問哪個讀書人不想著走仕途,考功名,光宗耀祖。蔡伯喈只是個孝子,又不是想求仙問道,不慕功名。他為什麽不願意進京趕考,只是為了孝敬父母?

但為什麽父母也擔心沒了依仗,不放他走?

如果兒子真的有才華,考上了進士,當了大官,不是能更好照顧家庭嗎?

至於榜下捉婿,辭官不做……這就更扯淡了。

高明老先生用辭試不從,辭官不從,辭婚不從,這三不從,概括蔡伯喈的無奈。

他抗拒不了皇榜,進京趕考,抗拒不了皇帝旨意,做了官員,又擋不住牛丞相逼迫,停妻再娶。

可事實上一個孝子,考上進士之後,說是要孝養父母,大概率是會給假期的,而且還會被視為不慕榮華,不貪功名,回來之後,可是要升官重用的。

再說榜下捉婿這事,既然已經娶妻,再娶別的女子,停妻再娶,可不是小事情,就沒有禦史監督嗎?

而且牛丞相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有婦之夫,還不想辦法解決女婿家裏的情況,只是把他留在京城府中,也不許回家探親。

這是丞相府,還是梁山泊啊?

這出戲看了不到一半,朱元璋就有種毒發身亡的沖動。

戲文可以寫的天馬行空,可以肆意飛揚,但是總歸要入情入理,要引人入勝……結果高明寫了一個書生和妻子的愛情故事,結果從設定到情節,處處都透著怪異,既不符合朝廷法度,也不符合世俗人情。

這是要誠心折磨讀者嗎?

朱元璋經過這些年的磨礪,已經很有經驗了,他很快就看明白了怎麽回事……種種不合常理的地方,歸結起來,就是身為讀書人,在元廷治下,無可奈何的處境。

他們不願意當蒙古的官,但是朝廷皇榜下來,也要進京考試,也要做官。已經娶了妻子,丞相要榜下捉婿,招上門女婿,盡管不同意,但是礙於對面的勢力,也要勉強答應。

這如果是在宋朝,大概率是要痛斥權貴,抵死不從,展現絕世傲骨的。

只可惜,這是大元朝,人家蒙古皇帝不吃這一套。

所以讀書人只能別別扭扭,委委屈屈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而且仔細推究,這裏面還有一個有趣的設定,書生蔡伯喈輕易就考上了狀元,一下子就被丞相看重了。

他自己不願意,但是人家拼命把官職美女塞給他。

大約這就是文人白日夢似的自我膨脹吧!

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誰都離不開他。

朱元璋覺得劇情別扭,人物矯揉造作,根子就在這裏。

這個蔡伯喈,正是高明這幫文人的真實寫照。

順著男主角,故事梳理到了這一步。

接下來就是女主角的劇情了……她在丈夫走後,一心一意,孝敬公婆,為了讓二老吃點好的,她把首飾典當了,給公婆吃米糧,自己吃糠。

隨後二老去世,趙五娘把頭發典賣了,換來了棺材。

古人也會賣頭發嗎?

還真不是瞎編的……身體發膚,男人自然是不能隨便賣了,但是女子在關鍵時刻,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