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

聚攏人心,凝聚力量,上下同欲,萬眾一心……這是朱家軍快速發展,克敵制勝的核心關鍵。

面對著元廷大軍,張希孟鼓搗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綱領,成功團結了朱升、劉基、宋濂等人。

加上靠著均分田畝的主張,贏得的百姓支持,構成了朱家軍的基本盤。

接下來要把朱家軍做大做強,除了對外用兵之外,還要有宣傳,有爭取,要贏得更多人心。

江西和湖廣,都是彭黨活躍的範圍,彭和尚雖然戰死,但是名聲猶存。彭黨門人,依舊在天完占據一席之地。

這篇文章要怎麽做,才能把這些人也成功納入朱家軍的體系,讓他們心服口服,替朱家軍奮戰到底……授予土地,給予種種待遇,這是物質的基礎,而把道理說透,這是人心的關鍵。

張希孟去了廟宇一趟,和老漢聊了許多,又看了百姓祭祀,香火不絕……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其實對待相當多的人,尤其是歷史人物,很難求全責備。縱觀千百年歷史,又有幾個完美無缺旳人物?

總不能只有無可挑剔的人,才能成為英雄吧?

甚至說有些人算不得英雄,甚至不該被視作正面人物,但是當他們做出某種決定的時候,就該被認可……

秦有暴政,所以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漢末吏治混亂,天子昏庸,宦官猖獗,所以有了黃巾起義。

怎麽看張角這些人?

他們的道術當然是假的,他們聚攏百姓的手段,也未必那麽妥當……但是在那個關頭,他們站了出來,並且展開了抗爭,終究沒有束手待斃,難道不該被稱贊嗎?

甚至由此也能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立場上,去看武悼天王……胡人禍亂中原,肆意殺戮,尤其是後趙石虎,殘暴程度,簡直令人發指,對待親生兒子,挖眼斷腿,割舌剖腹,挫骨揚灰,果然畜生之君。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

你能視百姓如草芥,我又如何不能血腥屠戮,瘋狂報復……生死關頭,存亡之間,抽刀相向,總好過坐以待斃。

所作所為,無非乞活!

至於是非對錯,自有後人評說。

總而言之,子孫後世,面對鐵蹄屠戮,山河破碎,生死存亡……到底不能屈膝投敵,甘心順從。拿起長刀,握緊棍棒,有一口氣,便要爭一分,有一滴血,便要出一分力。

不論如何,必須有人奮起反擊……只有戰鬥,只有不屈,才有資格討論方法的好壞,措施的對錯,從而吸取經驗,不論成敗,都是後世子孫的一筆寶貴財富。

可若是誰都不敢反抗,一個個屈膝投降,順從認命……亡國絕史,文明斷絕,便是連反思歷史的機會都沒有了。

文章做到了這裏,張希孟已經把握住了關鍵精髓。

方臘靠著摩尼教起義,彭瑩玉宣揚彌勒降世,韓山童講明王重生……手段談不上多高明,立意也不甚高遠,甚至他們的行為也和自己所言出入很大,的確算不得英雄好漢。

但是面對一個餓殍遍地,無法生存的世道……又能怎麽辦?

絕不逆來順受,絕不坐以待斃,拿起刀槍,去戰鬥,去拼殺。

低頭了就是百分百的絕望,昂首戰鬥,還有那麽一線生機……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冊上,供後人評頭論足,就已經成功了。

畢竟更多的人,都變成了路邊的白骨,變成了野獸的腹中餐,如蒿草一般,無聲無息……

張希孟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麽,為什麽這個文明能夠源遠流長,為什麽能夠生生不息……因為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把不屈的火焰。

沒有誰是天命之子,只不過面臨一次次的危機,一次次的生死關頭,有無數人點燃了自己的火焰,發出自己的光明……其中九成九的人,都死在了反抗的路上,只要那麽少數的幸運兒,才能走到最後,在絕望中,走出一條崎嶇的路。

而就是這麽少數的幸運兒,已經足以把衰微的國運拉回來,讓這個古老的族裔延續生存,涅槃重生,不死不滅……

張希孟很想揮動大筆,把這些東西全都寫在紙上,但他終究沒有這麽做,而是在反復推敲之後,張希孟換了個角度。

他站在了歷代帝王的視角,去看待山呼海嘯的農民起義,去直面層出不窮的反抗……這裏面有高明的,也有拙劣的,有人覆滅了一個王朝,也有人連村子都沒出去,就被擒殺。

但歸結起來,誰又能說下民易虐?

誰又能小覷這些草根小民?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上天又有什麽難欺的?

蒼天從來無眼,不辯賢愚,不分忠奸,哀哉可憐!

真正不可欺的人心,是螻蟻一般的生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