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

足有一百名士兵,一起用木杠將石碑穩穩擡起,向前走了二十步,放置於預先準備的碑座上面,嚴絲合縫,十分完美。

不過大家夥看在眼裏,略顯奇怪。

這個奇怪就是碑座是黑色的石頭,如同墨一般,上面的碑體是白色的,黑白相對,對比鮮明,差異明顯。

這又是什麽意思?

有些敏銳的人,已經把目光放在了張希孟身上。

果然,張希孟準備了下文。

“我們尊敬首義王的勇氣,肯定他在抗元之中的功績……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首義王在許多問題的錯誤,正是這些錯誤,才造成了他的失敗,必須引以為戒。”

張希孟講到這裏,目光也看向了劉福通的舊部。

很顯然,他是要把這些話說清楚的,甚至可以說這些話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我一個大明丞相,吹捧你韓宋丞相,給你這麽高的評價,置大明於何地?

更何況這些年來,大明和韓宋也不是沒有矛盾,有些話不說清楚,會留下後患的。

“我以為從一開始,宋公和首義王,聚眾傳法,密謀反抗元廷,固然合乎情理,但是成事之後,依舊以明王為號,這就說不過去了。試問天下蒼生黎民……元廷殘暴不仁,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中原大地,饑荒遍地,民不聊生,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可曾有明王降世?可曾有菩薩顯靈?”

“真正能救民水火的,只有秉持天心民意,真正為百姓著想,信任百姓,發動百姓,與天下萬民魚水情深,不離不棄的明君聖主!只有那些從普通百姓中走來,英勇奮戰,百死不悔,願意為百姓而戰的子弟兵!只有他們,才能真正完成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重任。才能真正救民水火。”

“歸結起來,能救百姓的,只有百姓自己!我們不是被神佛庇佑著,而是被英雄庇佑著,我們當中有許多義士,他們在平時,只是普通人。但是在危難來臨的時候,就會挺身而出,號召天下豪傑,雲集響應,前赴後繼,舍死忘生,不斷戰鬥,流血犧牲,以千千萬萬的生命,把黎民百姓,從危亡之中,拯救出來!”

“我們敬仰英雄,重視歷史,我們的史冊之中,記錄了幾千年來,所有庇護過我們的前輩英靈,這裏面的每個名字,都要比什麽狗屁明王,重要一萬倍!”

張希孟說到這裏,人群當中的小明王韓林兒深深低下頭,冷汗順著鬢角流淌,心中慌亂,手足無措。

倒是劉六,他在短暫遲疑之後,立刻露出了喜色。

張相大德啊!

韓山童號為明王,韓林兒是小明王,他們都是名義上的白蓮教首領,而白蓮教又是一群職業的造反家。

哪怕韓林兒想要做普通人,也總會有人想利用他幹點什麽。

所以歷代以來,這種情況,多數都會被弄死,一了百了。

即便不死,也會被圈禁起來,加倍提防……這種事情老趙家最熟練了。

但是張希孟卻從另一個層次出手,直接否認了明王的神秘,讓這個名號不值錢了,既然如此,小明王就更是普通人了。

韓林兒大約可以安度余生,用不著提心吊膽了。

但是也有個問題,就是否認了神佛,會不會有損皇帝威望,甚至引起老朱的不滿呢?

這就是想多了,其實早在張希孟推翻了天人感應之後,就把皇權的根基做出了修改。

今天這麽大的場合,當然不可能只是給韓林兒解套,張希孟是要進一步闡釋正統。

張希孟做的事情,還真有點類似朱熹,只不過兩個人的立論根基完全不同,產生的影響也全然不同罷了。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在於心懷蒼生,把百姓放在心頭……由此也就引出了第二層,首義王的失敗,敗在了哪裏?”

“我以為首義王敗在了忘記初心,或者幹脆一點說,宋公和首義王,他們沒有對百姓的苦難感同身受,沒有真正想救民水火。他們所思所想,不過是利用百姓的不滿,煽風點火,實現自己的目的。”

“在起義取得初步成功之後,首義王聚攏兵馬,大舉北伐,同元軍爭奪天下,大刀闊斧,殺得天昏地暗。但他忘記了,在自己治下,尚有千萬嗷嗷待哺的黎民。他們饑餓,寒冷,每天都有人背井離鄉,都有人餓死路旁……天災人禍之外,又多了兵禍,民生更加凋敝,百姓更加淒慘。身為一個以救民為初心的人,竟然不顧百姓生死,一次次驅趕他們,加入北伐,和元軍拼命……中原大地,赤地千裏,民不聊生,元廷罪孽深重,首義王亦難辭其咎!”

張希孟這話可謂是不留情面,直接剝了劉福通的面皮。

但是偏偏那些劉福通的舊部也說不出什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