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

經過張希孟、劉伯溫、毛貴,三人的討論,最終發表了一片洋洋灑灑,多達五千字的文章,被後世稱為外交綱要的大作,橫空出世。

作為這麽一份注定載入史冊的文件,武夫出身的毛貴,竟然名列第二位,尚在劉伯溫之前,不得不說,當真是一大奇聞。

一個武人,還能有什麽高明的見解?

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張相竟然也跟著署名,替他宣揚,未免失去了張相應有的超然啊!

人們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翻開了文章,想要瞧瞧,到底寫了什麽玩意?

結果一打開,這篇文章開宗明義,就是四個字,內外有別。

倫理宗法,綱常道德,不能用在對外上面。

我們認可的道德倫理,僅限於我們的國土之內,歷代士大夫,不願意認真研究夷情,不願意了解敵國的情況,就強行以國內經驗,套用國外之上,因此出現了種種水土不服的問題。

極大損害了國朝利益,比如宋金的海上之盟,共同對付契丹,結果送走了一只狼,迎來了一頭虎,直接造成了靖康之恥。

前車之鑒,不可不察。

因此對外交往,必須時刻牢記大明利益,以大明為先,凡是處理外務官吏,務必銘刻肺腑,要想清楚,大明需要的是什麽。

其實這裏就是在抨擊原來的禮部官吏了。

這幫東西不知道怎麽想的,高麗的那套花言巧語,辯解之詞,他們竟然不假思索,就給接受了。

藩國想要什麽,大明就給什麽?

那到底誰是藩國?

誰有求於誰?

大明的利益何在?

你是大明官員,還是高麗的走狗?

僅僅看到這裏,朱元璋就已經拍手稱快,大為贊許。

“寫得好!見解高明,不愧是張先生教導出來的,當然了……毛貴也是人才難得,很好!”老朱贊嘆之後,竟然扭頭問郭英,“你查過沒有,可是有人跟高麗使者有往來?”

郭英心中一動,臉上略顯為難,“臣,臣只知道似乎有翰林院的人,跟高麗使臣,泛舟秦淮河,同遊石頭城。”

“查!”

朱元璋厲聲道:“給咱查清楚,有誰私下裏跟外國使臣往來,都給咱揪出來,如果收了好處,殺無赦!”

老朱又拿起這篇文章,在文章當中,寫得明明白白,對外交往,必須由專門的衙門負責。對內的時候,可以有多個衙門,互相爭論。

但是涉及到外務,必須由專門的衙門負責。不然的話,就會被蠻夷利用,分化瓦解大明。

各個衙門也會因為利益不同,造成分歧,被人利用。

身為上國,落到了蠻夷手裏,被人拿捏,絕對不是什麽值得驕傲的事情。

因此對外一個聲音,非常重要,這是必須堅守的原則。

朱元璋深以為然,其實僅僅看到這裏,老朱就已經肯定了文章的價值。

有人鼓動老朱設立什麽不征之國,一看這種很扯淡的提議,除了有些人真的很蠢之外,絕對不能排除有人心壞了的原因。

朱元璋一聲令下,郭英只能聽命,他下令調查,結果令他大驚失色,僅僅是高麗使臣到達之後,就前後請客幾十次之多。

宴請的大明官吏不下百人,禮部、鴻臚寺、翰林院、國子監、甚至是詹事府,全都在內。

為了招待大明官吏,高麗使臣不惜血本,不光吃吃喝喝,還大肆送禮,其中倭國的折扇,李後主的澄心堂紙,高麗的人參,就送了相當多。

這個結果讓老朱勃然大怒!

怎麽回事?

咱嚴查貪官汙吏,不許收受賄賂,這幫人都是怎麽回事?

他們是覺得收高麗的錢,不算受賄唄?

“抓,全都下到詔獄!”

伴隨著老朱的旨意,足足有三十多位官吏,喜獲手銬腳鐐一套。

此刻最應該高興的人就是錢用壬。

幸好是復旦學堂的事情,把他弄去了山東,不然的話,這一次查下來,他就麻煩了。畢竟在他的手上,還有二斤頂級好茶葉呢!

要不抽空送給張相吧?

真是僥幸逃過一劫,蒼天保佑。

不過老朱雖然抓了人,到底還沒有真的下令殺人。

無他,不是老朱心慈手軟,而是沒有法律能辦他們!

按照受賄的罪名辦他們,可送禮的是高麗。

按照裏通外國來辦他們,高麗眼下還不能算是大明的敵國。

朱元璋行事,最喜歡名正言順,他不怕有什麽後果,但是他不想濫殺無辜,更不願意給後人做不良示範。

因此這些跟高麗使臣有過交往的大明官吏,還能苟延殘喘。

可越是如此,就越是憤怒。

“咱大明的利益,百姓的民脂民膏,就值幾刀紙,幾個折扇嗎?這幫不要臉的東西,真是大明之恥,奇恥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