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2/2頁)

就這樣,一部尚書,再次丟官罷職,灰溜溜滾回了家鄉。

這事情有點麻煩,因為正常情況,吏部考核,是決定官吏升遷調度,如果吏部覺得你不行,罷免回鄉,是能拿到一份俸祿養老的。

畢竟吏部是說你不適合當這個官。

可門下省不一樣,是針對官員本身,不是官位的問題,而是最最基本的資格都不夠的問題。

這樣一來,扒下了官衣,就連俸祿都沒有了。

好在回鄉之後,還有一塊土地,可以老實耕田度日。不用為五鬥米折腰。

你們可以回鄉當陶淵明去了。

以教化著稱的禮部,自尚書一下,差不多三十人,一起被扒了官衣……還想教化別人,連自己都考試不合格,簡直丟死人了。

羞恥程度簡直相當於當了幾十年和尚,突然兒女雙全。

禮部成了笑柄。

而有一個衙門,羞恥程度,也能跟禮部相提並論。

翰林院那邊,竟然也找出三個不合格的。

翰林學士宋濂幾乎氣得昏過去。

翰林院,整個大明,學歷最高的地方,也出了不知道國策的廢物,而且還一下子冒出三個。

宋濂覺得自己被接連暴擊,死的心都有了。

不過翰林院不同於禮部,宋濂雖然是掌院學士,但是其他翰林官並不是言聽計從。也正因為如此,宋濂也沒有被牽連。

但宋濂也氣得要死,雖然進了翰林院,我就不大管得到。

但是不要緊,我可以不讓你進翰林院!

宋濂直接告訴其他人,不要為了所謂百家爭鳴,放一大堆腐儒進來,尤其是那些理學儒臣,食古不化,他們不願意跟上來,就立刻趕走!

不但要逐出翰林院,還要剝奪他們的教書資格。

一腦子漿糊,不要糊弄下一代了。

翰林院雖然對翰林官沒什麽約束,但是翰林院卻管著天下的老師。

興學是禮部的,但是所有老師掛名在翰林院下面……宋濂幹脆請旨,別光考核官吏,連地方的老師也納入其中。

倒是要瞧瞧,這幫人到底懂多少東西,明不明白大明的國策!

要是連老師都不知道,就別指望他們能教好學生了。

除了這倆衙門之外,國子監,詹事府,包括其他衙門都有人被罷黜。

其中最扯淡的是刑部和大理寺,竟然有官吏用錯了法條……面對這種混蛋東西,朱元璋都懶得廢話,直接貶為庶民,發配家鄉。

而且朱元璋還特別規定了一條。

這種官吏屍位素餐,純粹浪費國家的俸祿。

因此不但趕回家裏,還要追回從前的俸祿,交不上來也沒關系,反正剩下的日子裏,慢慢還就是了。

毫無疑問,老朱不是貪圖這點錢,他實在是氣壞了。

咱不殺人,但也要讓你生不如死!

這一番考試下來,其實還證明了一件事,歷來都說人才難得。

現在想來,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庸才太多,放眼望去,都是廢物點心,所以想要找個人才,著實難得!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想要改變這麽多官吏,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一次罷黜二百多人,還只是個開胃小菜,連正餐都談不上。

接下來還要讓門下省多多考核百官。

而且不但要考試,還要教化培養,沒錯,官員也是需要不斷提高的。

這些事情,自然還要交給張希孟,讓他負責。這樣一來,文官的教化也都落到了他的頭上,大家夥都不免要尊張希孟一聲張老師。

應天的變化,天翻地覆,堪稱劇烈。

而在數百裏之外的蘇州,百姓們感覺到的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一塊刻著黃道婆功績的石碑,送到了蘇州城,就放在離著作坊不遠的地方。

誰還敢說,女工出來幹活,是張士誠進入蘇州之後才有的,那根本是胡說八道。至少在黃道婆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聚集了許多家鄉女工,一起織布紡紗。

而且誰說女人幹不好紡織行業的?黃道婆不但教授織布技術,還改進了織機,如今流行蘇州和松江的織機,就是以黃道婆改進的為基礎。

一面石碑,就破除了大部分的謠言。

從皇宮來蘇州的采買,第一站就來了沈如蘭的作坊。

“不錯,確實不錯!你們的絲綢織的用心,不出意外,這一次必定入選禦用織物!”

沈如蘭等人長長出口氣,這才道:“總算是能孝敬陛下,看看誰還敢說我們織的絲綢不幹凈!”

這時候竟又有消息傳來,絲綢大戶仰家的綢緞作坊被查封了!

原來就是他們出錢,讓人寫文章,說女工有傷風化。有趣的是,他們家就是被手下女工告了……原來不許使用女工的意思,是你們不許用,我可以隨便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