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

土豆的出現,讓人大吃一驚,而這個馬三寶則是更讓張希孟驚訝。

朱英這小子搞什麽鬼?

怎麽突然就弄出了土豆,難道他的船隊去了美洲?

張希孟決定仔細詢問一番,事情的突破口就在這個小小的馬三寶身上。

馬三寶的祖上是色目人,他們是隨著蒙古大軍到達雲南的。情況有點類似察罕帖木兒家裏。只不過馬三寶的父祖不是那麽簡單的,他們都曾經跋涉千裏,回到故鄉聖地朝拜。

由於順利完成了壯舉,返回家鄉,很受雲南百姓的敬重。

朱英進入雲南之後,也聽說了馬家的情況。

因為按照道理,馬家算是色目人豪強,是需要嚴厲處理的。比如歷史上的三寶太監,就是如此,他們家被俘虜,小小年紀的三寶太監就遭到了宮刑,送到了應天為奴,後來分給了燕王朱棣,這才有了接下來的傳奇。

這麽幹也符合明初的歷史,朱元璋是非常厭惡宦官幹政的,因此他選擇一些色目人宦官,這些人不懂文字,不同語言,非常適合灑掃勞作,不用擔心他們擾亂宮廷。

朱英作為老朱的幹兒子,孝敬老爹,弄一些小太監送給朱元璋,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由於和張希孟混在一起,讓朱英下手處置小孩子,實在是太為難了。

而且就連老朱都在調整策略,皇宮的太監已經越來越少,能用女官的地方用女官,白天的一些重體力活兒,交給侍衛。

此時整個應天皇宮,太監數量還不到五百,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是大元皇宮的舊人。

雖說宦官一時還不可能消失,但是也形不成多大的勢力。

再說回馬家,朱英了解了他們家的經歷之後,就跟馬三寶的父兄談。

按照常理,你們給蒙古人當部下,很多百姓是希望沒收家產,甚至是發配千裏的。但是考慮到你們沒做太多的惡事,名聲不壞,且有一定的才能。

可以給你們一條活路。

說白了就是充當向導,協助大明向外開拓,尋找道路。

話說起來,這已經是十來年前的事情了。

朱英為了經略南方,也著實費了不少力氣。

他安排人,隨著馬家父輩,走絲綢之路,到達了波斯,大食,足足轉了一大圈。然後又借助海商的船只,到達了泉州港,算是回到了大明。

有了這一次陸上經歷之後,朱英又安排人走海路,這一次不光是馬家,他還邀請了方家幫忙,湊了十艘船只,從大明出發,向西航行……這一次他們可是走了不少地方,南洋,天竺,波斯,一直到了紅海。

連續的探索,讓朱英大為振奮。

而且他們的航海發現,也給夏知鳳的地圓學說提供了有力支撐。

就在夏知鳳徹底提出地圓學說之前,朱英資助的船隊就已經出發,進行了環球航行……這一次他們沿著非洲海岸南下,穿過印度洋,駛入大西洋,隨後又進入太平洋。

前後歷時三年,總算回到了大明。

十三艘船只出海,回來的只有八艘。

足有一百多人,葬身他鄉,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但即便如此,朱英也覺得是賺大了。

事實上過去幾年,朱英,方家,甚至是花雲,他們都在資助探索……張庶寧他們編寫海國圖志,也借助了不少資料。

雖然有些東西錯得離譜兒,但問題是離譜也要先有譜,不然憑空設想,提到海外,要麽是三仙山,上面長著長生草,要麽就是九州之外大九州……完全是憑空臆想,更加要不得。

總而言之立國十多年,張希孟喊了多外發展開拓也有十來年了,身為他的最好兄弟,朱英豈能不為了大哥的主張賣力氣!

毫不誇張講,朱英幾乎把這事當成他的使命來做了。

大哥是當世聖賢,他說出的東西,絕不可能有錯。

就讓我這個小弟,替他證明!

也正是這一股勁兒,支撐著朱英開拓了眼界,摸清楚了呂宋的情況,這才有了種甘蔗的動議。

總體而言,對外的探索,成果斐然。

至少大明百姓的知識極大豐富,對海外的情況有了新的認識,還順帶弄回了好些新奇的東西。

但是同樣的,付出的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

且不說花了多少錢,損失了多少艘船……光是人員損失,就相當巨大。

比如說馬三寶的父親和大哥,他們是在一年之前出海的。這一次他們想弄點稀罕物回來,就是土豆!

前面航行,他們發現了這個東西,甚至還吃過。

他們認定了這東西會改變大明。

但是很可惜,當地土人把土豆看成了命根子,嚴防死守,根本不許你帶出去。

生的土豆拿不走,秧苗也不行,誰敢動,就跟你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