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並安南

安南竟然出了亂子,隨時可能波及到嶺南。嶺南之地,對大明來說,可是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嶺南盛產稻米、蔗糖、鐵器、瓷器,另外還有造船廠,軍械廠,從雲南出來的銅,也要送到廣州。

基本上這麽說,嶺南就是大明半壁江山的錢袋,米倉,軍火庫,根本不能出問題。

現在安南大亂,百姓四處逃避,萬一湧進大明,這可就麻煩了。

因此應天中書百官,立刻進行討論,前後持續了三天時間,他們商量出一整套措施,隨後孫炎和毛貴一起來求見張希孟。

又是對外,又是涉及到用兵,方方面面,張希孟自然是權威。

而且這裏面還有一層,安南那邊起義的百姓,打著“張子”的旗號,很顯然,張太師的名望,已經傳播到了海外。

“正因為如此,我似乎不便表態,應該請陛下定奪。”

孫炎忙笑道:“太師過謙了,首先您一秉大公,誰不清楚?其次如果安南這邊,以您的名號,舉兵起義,能夠成功,其他各處,似乎都可以推而廣之……這事情牽連太大,還是先商議個結果,然後再去麻煩陛下比較妥當。”

張希孟也沒有說更多的廢話,而是主動道:“毛尚書,你看安南那邊,有推行均田的基礎嗎?他們能不能行?”

毛貴立刻打起精神,對張希孟道:“太師,您也知道,安南一直是中原屬國,五代十國才自立出去,論起來比高麗要晚太多了。說起來,安南和中原有不少相似之處。只不過由於山嶺重疊,北宋的時候,把嶺南都視作天涯海角,煙瘴之地,更不要說安南了。這一次之所以起兵,是借著安南兵敗占城的機會,也是和這十余年,大明和安南的交往有關系,總而言之,是天時地利人和湊在了一起,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毛貴說話很有意思,他用的是機會,而不是麻煩。

時間發展到了現在,大明朝廷已經沒有幾個大臣,一聽到外面亂了,就心驚肉跳,手足沒地方放……這一次安南出事,雖然讓人擔憂,卻也不至於惶惶不安。甚至像毛貴等人,還盤算著借助這一次的事情,好好撈一筆!

毛貴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安南和中原有交流,雙方其實算是很密切的。

但是由於地形阻隔,加上南方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經營重點,安南這一片有著根深蒂固的地方勢力。

他們借著中原衰弱的機會自立,隨後元朝三次征討,悉數失敗。

他們現在就是離開家門的逆子,覺得靠自己能過得很好,並不願意再回到原來的家庭,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大約就是這麽個狀態,如果不出意外,安南會同中原漸行漸遠,以至於徹底分道揚鑣。

但是隨著大明朝建立,事情發生了變化。

由於明軍擊敗元廷,收復故土,甚至還俘虜了元朝皇帝……赫赫武功,懾服了安南上下的心,讓他們重新恢復了尊重,甚至是敬畏。

接下來就要說張希孟的這套全新主張,對安南的影響了。

雙方離著這麽近,大明又這麽強,早就是文化中心,不可能對周邊沒有任何影響……而此時的安南處於陳朝後期,國家末世,該有的矛盾,安南一樣不少。

由於國土狹小,表現更加劇烈,人丁滋生,土地不足,豪強權貴大肆兼並,百姓民不聊生。

陳朝還有個很奇葩的政策,由於前面元廷三次征討安南。

陳朝這邊,就實行了世代為兵的世兵制,而且還不許入仕為官。

這麽對待將士,簡直比歷史上明朝的軍戶制還過分。

可以說陳朝已經走到了最後階段。

偏偏這時候,他們還調集十二萬兵馬,進攻占城,又把國王折損在了戰鬥中……事情到了這一步,要是還能相安無事,就出鬼了。

其實事情不復雜,安南是一定要出事的,是豪強將領,取代陳朝,還是百姓揭竿而起,改朝換代……無非這麽兩種可能。

是出王莽曹操,還是出陳勝吳廣的問題。

在原本的歷史上,是豪強取代了陳朝,並且在永樂年間,和朱老四鬧得天翻地覆。

而這一世張希孟的影響力,已經早就走出了國門。

哪怕在安南,也有一批中下層讀書人,他們以張子門徒自詡。

他們主張效仿大明,徹底改革安南。

包括均田均賦,大興教化,公平入仕等等……說白了,這些底層讀書人也想分享蛋糕。

甚至有人幹脆主張,重新並入大明算了。

很顯然,這只是少數人的異想天開,大多數的安南百姓是不贊同的。

張希孟耐心聽完,總結道:“困難不小,機會難得。你們覺得呢?”

孫炎立刻點頭,“太師所言極是,確實如此……我盤算著能不能調動大軍,以幫助安南百姓,討伐昏君奸佞為名,出師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