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為而治

有些話不需要張希孟多說,他點破了一點,江楠就知道怎麽辦了。

事實上這麽多年,江楠在打擊假幣的問題上,已經得心應手。

尤其是陸洲,他在這方面,簡直堪稱權威,而且陸續又招募了三十幾人,他們構成了一個強悍的反假幣局,專門提供建議指導。

幾乎任何假幣,都逃不過他們的監督。

當然了,這種無本萬利的生意,還是有無數人,前赴後繼,百死不悔。但是大明朝廷,已經能把假幣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不至於危害貨幣信譽。

只不過這一次的情況有點特殊,對方用的根本不是假幣,而是貨真價實的真幣,只不過可能沒有加蓋標記罷了。

因此需要格外小心。

江楠要求各處分行,加強戒備,如果發現某地貨幣流量突然大增,務必要小心應付,及時上報,不許懈怠。

同時江楠又聯絡了度支局,還有拱衛司……反正大明上下,都已經動員了起來,嚴陣以待。

區區李善長,何德何能,竟然掉到了這麽個天羅地網之中,老李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他的想法不算復雜,因為貨幣完全一致,他的高麗就會被大明徹底吞下去,從而成為一個尋常的省份,他這個身份就沒有價值了。

所以老李務必要爭一爭。

就算鬧到了老朱那裏,他也沒什麽好怕的,反正作為功臣,分封海外,是老朱定下來的,這才幾天時間?

你朱元璋就要出爾反爾,放棄承諾?

不能吧,不能這麽過分吧!

李善長覺得憑著自己的老面子,還能折騰,並不需要害怕什麽。

他這麽想,張希孟卻不這麽看,因為這一次的事情,很可能會給老李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讓他至死不忘的那種。

因此張希孟也在知會自己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除此之外,張希孟也去了老朱那邊,尤其是城外的莊園,萬一有什麽事情,盡快應付……朱元璋卻是不知道這些,他一顆心都撲在了九鼎鑄造上面。

朱棣進獻的黃金,絕對夠鑄造一尊金鼎了,但是這批黃金原則上來自天竺,應該用作“天竺鼎”,而不能用來鑄造華夏鼎。

“先生,你說天竺那邊的鼎,應該叫什麽名字?”老朱一邊收著花生,一邊隨口問道。

張希孟眼皮想了想,笑道:“主公,要不叫梵洲怎麽樣?”

“梵洲?”老朱也沉吟了一陣子,“不錯,天竺人不都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嗎!現在給他們改名梵洲,實在是實至名歸,就這麽定下了!”

毫無疑問,有張希孟和老朱在,以後的世界地圖,肯定會有不同的區分方式。

華夏為赤縣神州,天竺為梵洲,大食可以稱作“真洲”,東羅馬叫“羅洲”,西歐叫什麽……張希孟一時還沒想好。

反正整個世界,都要按照大明的習慣,重新劃分。

皇孫朱雄英也越來越大了,小家夥長得眉清目秀,五官柔和,和老朱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三代人下來,朱元璋那種棱角分明,充滿了陽剛殺氣,已經變得溫文爾雅,書卷氣十足。

朱雄英這幾年確實看了不少書,什麽齊民要術,夢溪筆談,他都十分熟悉。

相比讀書,朱雄英的實踐成果更加驚人。

他參與種植了大批的新作物,什麽土豆、地瓜、玉米、花生……都是從這個莊園走出去,大肆播種,從而改變整個大明朝。

朱雄英面對綠油油的莊稼地,發出了深深的感嘆。

“皇爺爺,你說莊稼到底是靠著什麽生長?”

朱元璋看了看張希孟,心說你要是知道,就說說啊!

張希孟神遊天外,他才懶得廢話,讓孩子自己探索不是挺好的嗎!

“那,那自然是陽光雨露,還有地裏的肥料唄!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朱雄英點頭,“我是知道了,可是前不久我幫著皇祖母打理種的花的時候,我發現當初放進去的土,現在清理出來,份量還是差不多的。要是按皇爺爺的說法,要用到地裏的肥料,那為什麽土壤沒有減少?”

這下子又把老朱問住了,他無言以對。

“張先生,你該說句話了!”

張希孟無奈苦笑,“陛下,臣也不是全知全能,不過殿下倒是提出了一個好問題。咱們種了這麽多年的地,到底是什麽,讓莊稼成長起來,還真沒有說清楚。如果能仔細研究,找出結論,田地裏缺什麽,就增加什麽,沒準就能讓糧食產量成倍增加。到了那時候,九州華夏,就再也不用受饑餓之苦,永遠能吃飽飯了。”

老朱眉頭聳動,心中感嘆。

“咱的乖孫子啊,你琢磨這些事情挺好的,可你要知道,皇祖父替你打下了這麽大的江山社稷。你爹又精心打理,勵精圖治。早晚會有一天,要傳到你的頭上。你可不能沉溺這些事情,你還是要學治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