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端午包粽子

三郎走後, 一六月上旬和中旬,魯越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

好在杜家的魚塘已經竣工,芒種也結束了, 這兩天眼看著就要到端午,芮娘和魯老太太開始忙活著包粽子了。

芮娘肚子已經慢慢有些明顯, 魯家照看地很精細,孕早期芮娘基本沒感覺到難受, 到了快五個月, 更是吃得好睡得香,氣色一天比一天更好。田氏來了幾次,都止不住的誇贊和羨慕。

端午節除了要包粽子,京都還有流行帶五彩繩的傳統, 寓意驅邪祈福。這難不倒芮娘, 買來五彩線,手指靈活的在線中穿梭著,很快, 一條精致小巧的五彩繩就出現在了面前。

芮娘給家人一人編了一條。

另外,關於刺繡, 芮娘也繡了好幾個新的圖樣,錦鯉戲水、孔雀開屏、松鶴延年這些都是芮娘近兩個月反復嘗試繡出來的, 魯老太太期間瞧過一眼,贊不絕口。

而恰好王氏又帶來了一個消息, 道是之前買過芮娘荷包和帕子的人最近還在打聽,問能不能在端午節的時候再出一批荷包,買來送家人, 圖個吉利的彩頭。

芮娘應了, 而且這些定荷包的人芮娘還免費附贈了一條手工編織的五彩繩, 也是贈予一份祝福。

端午前兩天,魯老太太把粽葉全部都準備好了。粽葉用的是箬葉,兩面洗凈,棉繩也一同預備好,都是包粽子必不可少的東西。至於包粽子的餡料,以糯米為主,蜜棗、赤豆、栗子、柿幹等輔料也全部備好,全家人在這個暖和的晌午,一起坐在院中開始包粽子。

魯越手笨,包粽子是不能指望了,主力軍還是芮娘和魯老太太。粽葉窩成一個三角鬥的形狀,往裏先灌小半勺糯米,再放一顆蜜棗或者是別的餡料,最後用糯米鋪滿,包粽葉,紮棉繩,芮娘幹的得心應手。

魯老太太一邊包著一邊感嘆:“今年端午,大郎不在,三郎也不回來了,總感覺冷冷清清的。”

芮娘笑道:“明年娘就不會這樣覺得了。”

魯老太太看了一眼她的肚子:“是啊,明年咱們家就要再添兩丁!大郎和三郎再一回來,家裏可就熱鬧咯。”

說到這,魯老太太忽然想起了韋氏。

“你大嫂那個人,哎……”

芮娘也想起了這茬,主動道:“大嫂今年也不回來過端午了,我多包些,給她送點粽子過去吧。誒,對了三郎學堂那邊不知道有沒有粽子,也送一份過去?”

魯老太太看了眼魯越,猶豫了一會兒:“也行,讓二郎跑一趟,正好順路。”

魯越正在劈柴,聞言頭也不擡:“成。”

芮娘便笑道:“那我就多包些,大嫂家裏幾口人呀?”

魯老太太回憶了一下:“你別管幾口人了,你就包十個,管他們怎麽分。他們那一大家子人,誰廢那個勁去算。”

芮娘笑:“行,那大嫂家十個,三郎那邊也十個吧,還能給他朋友分一分。”

“二媳婦你考慮的周到,就這麽辦。”

一下午的時間,芮娘最後一共包了五十個粽子,除去給大嫂和三郎的,也算上了街坊四鄰和舅母家的,最後留十個家中吃也是足夠了。

端午這日一大早,芮娘便燒水煮粽,粽子在之前就預煮過,今早稍微煮開就可以當做早飯。

京都人都愛以白糖或是蜂蜜蘸粽,一口入喉,全是糯米的清香和香甜的口感,蜜棗粽帶著大棗特有的棗甜,是芮娘的最愛,赤豆粽蘸上蜂蜜則成了魯老太太的專屬,只有魯越最好將就,什麽都吃,最普通的堿水粽子他也是兩口一個,蜂蜜和糖都不要,囫圇下肚。

魯老太太笑話他:“就和你說了二郎這個悶葫蘆最好養活,就你那張嘴,白瞎芮娘的手藝!”

芮娘也笑著看他,

魯越被兩人看的有些窘迫。

“好吃的,堿水粽。”男人帶著幾分傻氣。

堿水粽就是單吃也有其自然的風味,但芮娘就是忍不住笑,又給他剝了個鹹鴨蛋,道:“二郎不愛吃甜,就愛吃這些鹹口,辣味的東西。喏,快吃吧,這還有小菜,喝了粥路上慢些。”

魯越點了點頭,魯老太太在一邊看著他們,只是笑。

-

端午節也算一個大節日,早上吃粽子,中午大多數人家也要闔家團圓吃個飯,魯越出發前,芮娘就開始準備下午飯的食材,而魯越趕著牛車的速度也一路加快,趕在巳時左右,就已經到了韋家。

端午節前幾日,錢氏就在犯愁了。

家裏之前的光景和今年的光景著實是沒法比,要擱從前,她還會發愁今年這頓午飯的事情?可從去年開始韋家入不敷出,她愁啊。

粽子倒還好了,糯米廢不了幾個錢。問題就是家裏幾張嘴,女兒懷著孕,孫子是個貪吃的,前幾次總以桃花鎮不好買魚的借口糊弄過去了,可這次過節,全家人都等著雞鴨魚肉,這銀錢,從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