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2頁)

“不說您其他方面的成就,光是您這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已經足夠讓人敬佩了。”

明璃在漂亮國待了十年,結果一口普通話竟然比她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華國人還要說得標準。

“漂亮國有許多的華人街,裏面的大家說的都是普通話,平時在家和小叔交流的時候也習慣了中文,說得多了自然就熟了。”

明璃坐在了汽車的後座,李玉梅的旁邊。

楊麗嘆了口氣,也坐了下來:“是啊,漂亮國應該有不少華國人。”

“畢竟漂亮國的條件擺在那裏,經濟繁榮,生活舒適,誰不想著能出去呢?”

李玉梅搖了搖頭,聲音裏隱著苦澀和嘆息。

明璃笑容淺淡,透過車窗看向外面的街道。

八十年代的街頭,人們身上穿著的大多是千篇一律的黑白灰衣服。

路面上時不時揚起些灰塵,色調灰暗。

墻壁上用白色的油漆寫著各種宣傳標語:

——“政府優化環境,企業創造財富”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

充滿了濃濃的年代氣息。

大多數人都是匆匆地行走在街道上,自行車的鈴鐺“叮叮叮”作響,引來路人們羨慕的目光。

這個時候的自行車還相當珍貴,不僅價格不便宜,還需要罕有的自行車票,能擁有一輛自行車的都是家境相當殷實的人家。

偶爾有一輛高大帥氣的摩托車呼嘯而過,眾人的視線已經帶上了不可及的仰望。

倒是他們乘坐的汽車,大多都是公家車,人們都是小心尊敬地避開,偶爾悄悄地指著,和身側人不知說著什麽。

“當下,我們華國和漂亮國確實還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大家都想出國,想要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明璃收回視線,平靜地說。

楊麗和李玉梅都是無奈嘆息,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只是,值得人開心的是,明璃用的詞語是“我們華國”,足以見出她對華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但聽見她的下一句話,兩人卻都瞬間愣在了原地。

明璃緩緩道:“但等到不久後的將來,等我們華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起來,外國也會形成來華潮,他們會羨慕出生在華國的我們,來華的名額一個難求。”

雖然在平行時空21世紀的“明璃”記憶裏,華國還沒能徹底實現這個目標,但已然走在了這條道路上。

明璃的聲音不大,語調也不快,但字裏行間卻充斥著毋庸置疑的篤定。

讓人情不自禁地去相信她的所說所言,讓人下意識去想象她所描繪的未來場景。

“真的會有那一天嗎?”楊麗的聲音裏有些遲疑。

“一定會的。”明璃肯定地說。

坐在前面的司機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嗓門響亮,帶著一股好聽的京腔。

“說得對嘞!三年趕英,五年超美,咱們暫時三五年做不到,三百年、五百年肯定能做到的嘛!”

“我們是看不見了,但是娃娃的娃娃們未來肯定能看見的嘞!”

司機是退伍軍人出身,頭發已經有些花白了,但是脊背挺得筆直,像是一杆折不斷的守護鋼-槍。

“不需要那麽久的。”明璃道:“只需要三十年、五十年。”

“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漂亮國相差無幾,甚至論起某些方面來,還要遠超漂亮國。”

締造舉世矚目的、東方崛起的神話奇跡。

“哎!那我努力多活幾十年,等著看那一天!”司機笑呵呵地道。

楊麗和李玉梅兩人臉上也都帶了笑,重重地點頭。

上海牌汽車停在了京市友誼賓館的門口。

明璃站在大門口,仰望著眼前充滿了民族特色的恢宏建築。

正中央的招牌上寫著繁體的“友誼賓館”四個大字,左右分別懸掛著若幹紅通通的燈籠,垂著漂亮的流蘇。

飛翹的房檐宛若燕尾,古樸大氣又不失典雅,環境優美,怡人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明璃正安靜地欣賞這棟特殊的建築,忽然聽見了一陣嘈雜的喧嘩聲。

兩個金發碧眼的漂亮國人趾高氣昂地從大門走了出來。

旁邊的幾個華國接待人員面上滿是焦急之色,額頭上都冒出了一層汗。

“鮑勃先生,努特先先生,京市鋼鐵一廠的發動機問題真的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