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4/5頁)

“承你吉言。”

潘小紅沖她笑了笑,跟丈夫一起離開了。

他們一走,亮亮的領養問題再次被搬到台面上,符合他們要求的領養家庭,實在少之又少,領養的消息放出去以後,也有三五個家庭過來問情況,結果聽到亮亮的身體情況後都紛紛表示暫時撫養不了。

經過近一周的營養補給,亮亮的身體條件達到了做二次手術的要求,在謝玉田那邊通過後,他的第二次腸造瘺手術開始了。

腸造瘺手術不難,手術時間也不長,當天順利結束,術後亮亮的身體恢復情況良好,可惜直到他能喝奶,依然沒能找到合適的家庭。

兒科的眾人也不是要求領養家庭有多麽的富有,就是想他的領養父母不會再因為貧窮放棄這個可憐的孩子,好不容易搶救回來的第二次生命,大家無論如何都想堅持最初的標準來為他找領養家庭,哪怕讓亮亮再養在醫院一些時日。

身體恢復以後,亮亮也從新生兒病房轉移到了普通病房,平時白天大家誰有時間就過去看一下他,夜裏新生兒病房誰值班也會多留心一下,他現在喝奶已經很順暢了,比之前要讓人省心很多,再多住一段時間花銷也不大。

就在大家還在為亮亮的領養家庭發愁時,董文毅聽說了這件事,主動來了醫院,因為上次蟯蟲病報道的事情爆紅,他也想回饋醫院這個情,找到了蘇雪楨說:“醫院這邊主要通過員工和病人之間口口相傳來傳播這個領養的消息,渠道太窄了,現如今報紙的宣傳力度很大,如果你們願意的話,我可以登報為他尋找合適的領養家庭。”

蘇雪楨覺得這個主意可行,又過去咨詢淩玉榮的意見,打電話給警察問是否允許,得到多方同意以後,董文毅給亮亮簡單寫了一段介紹,並附上了領養家庭的條件,留下了人民醫院兒科的電話,希望能有家庭願意收養亮亮。

報紙在一周後登了出來,蘇雪楨其實有點擔心亮亮的父母看到他身體已經恢復健康後會過來找孩子,岑柏得知她的顧慮,笑著回,“他們不會的,一旦他們出現就會被我們遺棄罪逮捕,留著這坐牢的時間還不如再生一個。”

看領養條件上面寫的要求,夫妻月薪要在90塊以上,家庭和睦,工作穩定,非兩子家庭,為人和善。

這幾條其實哪一條拎出來條件都挺苛刻,兒科的大家一開始也沒抱太大的希望能順利找到領養家庭,結果他們再一次低估了報紙的宣傳力度,當這條領養啟事件發出的第二天,很快就有家庭聯系他們願意收養亮亮,而且還有不少愛心人士送來了奶粉和孩子穿的衣物。

一周後,淩玉榮召集大家開了個會,主要從符合條件的四家中為亮亮找到最合適的家庭。

最後大家經過一致討論,確定了收養亮亮的父母,夫妻倆跟醫院也頗有淵源,是洪江制藥廠的員工,姓趙。

其實他們倆的條件不算是這五家中最好的,申請的五家中有兩家都是多年未孕,這家家裏已經有了一個六歲的兒子,本來排序是比較靠後的。

夫妻倆第一次來兒科的時候,也帶上了自己六歲的兒子,讓他看看未來的小弟弟,通過親子互動可以看出這家家庭氛圍很和諧,小男孩也非常懂得分享和愛護,來的時候好奇地看裏面的亮亮,還給他送了一個自己的小玩具。

聊天的時候,夫妻兩人坦言是因為看到報紙上報道亮亮的事跡讓他們想起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兒子,要是當年他們也放棄孩子的治療,就不會有眼前活蹦亂跳的兒子了。

經過一番思索以後,才下定決心過來收養亮亮。

蘇雪楨在考察中也發現夫妻倆對照顧體弱的小孩子非常有心得,很耐心友善,包括一些養育理念也比較科學,投票的時候也選擇了這家。

亮亮被接走的時候正是八月中旬,喝奶和排便基本都恢復了正常,算下來,他還沒滿三個月,正是什麽都不懂也不記事的年紀。

來時只有一雙薄被,走時大家送了他許多小禮物。

趙家夫妻倆也把那床薄被帶走了,公安局那邊關於亮亮父母都有記錄,只要他長大想找其實並不難,他們撫養亮亮其實也不為別的,不介意他長大後會去找親生父母,所以坦然拿走了被子,笑著跟蘇雪楨說,“等他成年了如果對自己身世有疑問,我們也好拿這床被子解釋,到時再帶他來醫院看看,好歹你們也當了他快兩個月的爸爸媽媽,他該記著這份恩情的。”

大家聽了都格外觸動。

夫妻倆抱著亮亮跟他們告別後離開了,之後帶他去公安局戶政處正式落了戶,重新給起了個名字,跟哥哥用同一個德字,哥哥叫趙德賢,他叫趙德才。

醫院大家對他再照顧,總歸不是他的家,也不是他的父母親人,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是要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對他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