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4頁)

舒常鳴在骨科實習,也被拎到了這台手術室內,看到蘇雪楨進來,聲音非常小,笑著跟她打了下招呼,“學姐。”

前兩回聯合手術開會的時候舒常鳴都不在,蘇雪楨本來以為碰不上了,在手術室能看到他還挺開心,擡腳走了過去,“之前開會你咋不在?”

舒常鳴撓撓頭,“張醫生不是我的帶教老師,但是我實在好奇這個手術是怎麽做的,所以求他帶我過來了。”

骨科的張松源正在做術前準備,擡眸看了他們倆一眼,跟黎宏調侃道:“我都好多年沒見到這麽多實習生了。”

黎宏笑了,“兩個而已,以後咱們這肯定更多。”

手術室是嚴肅的地方,蘇雪楨跟舒常鳴問候了兩句就開始做自己的工作,隨著麻醉的生效,黎宏正式開始手術。

目前針對軟骨黏液樣纖維瘤有多種手術方式,前兩天的會議上他們也一直在討論到底哪一種方式更適合杜樂天,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術是當前外科治療軟骨粘液樣纖維瘤比較簡單有效的一種手術方式,主要是用骨水泥來填充,用來彌補刮除大面積腫瘤後引起的不良反應,骨水泥也能有效的使囊壁內的腫瘤細胞壞死,降低局部的復發率。

不過這個手術方式剛提出就被否決了,主要考慮到杜樂天的年齡還小,骨骼未閉合,等他長大以後,骨水泥很容易異位,引發多種後遺症,為了一時的痊愈而犧牲以後,得不償失。

單純的局部病灶刮除術又容易復發,復發率超過20%,最後經過慎重商討,一致定下了病灶刮除術加植骨術。

杜樂天的腫瘤不大,只是一期,局部刮除要簡單許多,植骨也能減少它復發的危險。

蘇雪楨之前做的外科手術都比較簡單,還是第一次見這種,全程聚精會神看著。

這場手術除了要處理杜樂天的軟骨粘液樣纖維瘤,還有他腳腕的摔傷,一次手術下來,總時長將近三個小時。

手術結束,杜樂天被順利推了出來,送入病房。

孫明澤的腫瘤小,術後不需要再化療,只需要密切觀察身體狀態,檢查腎功能,三天以後,他身體的引流管和導尿管順利被拔出。

導尿管被拔出的當天下午,孫明澤在爸媽的陪伴下,終於不再血尿,尿液顏色恢復了正常。

王艷芝看著眼前淡黃色的尿液,要不是太惡心,她都想存下來供著,興奮地從廁所出來,感嘆:“真想以後天天都是這個顏色。”

杜樂天是最先出院的,出院的時候還沒法走路,需要杜一凱扶著,蘇雪楨叮囑道:“兩個月後記得回來復查,盡量不要運動。”

剛才在辦公室杜家夫妻倆已經跟黎宏道過謝了,但這段時間蘇雪楨也沒少往他們病房跑,手術過後,兒子不會跛腳,腫瘤也沒了,房珂眼下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握著她的手,語氣誠懇,“謝謝蘇醫生,你們不知道這場手術對我們來說有多麽重要。”

杜樂天是她來腫瘤外科輪轉的第二個病人,蘇雪楨心裏還挺有感觸的,沖他笑道:“我們只是做了我們作為醫生該做的,是你們對樂天的愛救了他。”

如果不是房珂跟杜一凱得知兒子可能會跛腳以後努力尋求別的治療方式,他們不會找到博約大學兒科醫院來,也不會發現杜樂天腳腕還有一個腫瘤。

房珂心領神會點了點頭,“那我們兩個月之後再見?”

蘇雪楨沒說兩個月後自己就不在腫瘤外科實習了,想著到時他們也該忘了自己,只笑著點了下頭。

送走了杜樂天以後,很快也迎來了孫明澤的出院,黎宏在辦公室面對王艷芝跟孫冬冬,再三叮囑,“先別急著松懈,出院一個月記得回來復查,另外術後兩年內,每隔三個月就要來一次醫院做一次復查,頭兩年檢查的勤一點,第三年就可以半年來一次。”

“平時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可以適當的運動,但不要過度。”

兒子順利保住了右腎,腫瘤也沒了,王艷芝此時就差給他跪下了,想到今年給孩子治療的辛苦,一把鼻涕一把淚道:“謝謝黎醫生,我們一家人真的無以為報。”

蘇雪楨在一旁看著,會心一笑,大概做醫生最開心的瞬間就是送患者平安出院了。

腫瘤外科的挑戰還在繼續,每次去取病理報告單的時候,蘇雪楨已經能通過祝銳的表情來猜測病理報告的結果,而結果並不是每次都能如人願。

呆在腫瘤外科的這一個月,除了黎宏的病患以外,她經常會參與由賀烈或者顧澤清主刀的手術,也會看到切除腫瘤術後不到一周就復發的病患,還有承受不住化療的高額費用中途放棄的,更有甚者是抗癌六年最終復發只能等死的病患。

這些人裏面,年齡小的甚至一歲都不到,最大的也不過十四歲,人生的大門還未沖他們敞開,就被殘忍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