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二更】(第2/3頁)

或長或短,十萬字的有,五十萬字的也有,但多集中在二十萬出頭。

這也就導致大家能聊的故事,實在是選擇很多。

鄭梟本來一開始還因為邵欽在籃球場仿若無意說出口的話,有點擔心他不告而別。

可今天的助教們似乎格外空閑。

一直整整齊齊坐在1班教室後面,還會跟他們一起聊River,慢慢鄭梟心裏的疙瘩也放下了,覺得可能是自己有些神經過敏。

【也不知道孩子們事後知道自己其實是在作者本人面前發表高論,事後會不會摳出城堡,doge】

邵欽這一下午,就像微服私訪的皇帝。

這裏聽聽,那裏聽聽,發現自己在這幫學生中間最受歡迎的作品,也還是他當年出道最具話題度的成名作,《Mr.White》。

第一眼過去的翻譯,是“懷特先生”。

但其實故事中影射更多的是群像含義,取“白種人”這一層。

主人公是一位叫做“懷特”的精英階層白種人。

他對自己的人種有非常強烈的種族優越感,能對任何人直言,白人就是生來比其他種族聰明,黑人、黃種人全都是卑劣、粗俗、沒見過世面的下等人。

開篇看起來是一位哪怕在種族主義者裏,也絕對算激進的類型。

可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細節刻畫越來越充實,所有讀者都會從他們厭惡的主人公身上發現一個不寒而栗的事實。

那就是原來他們自己或多或少也是種族主義者。

面臨問題時,他們真實的內心會做出和主人公一樣的傾斜決定,甚至還不如主人公來的直白坦誠。

小到走夜路會特地繞開黑人群聚的街道,大到公司招聘同樣優秀的簡歷更願意相信白人。

以至於最終大家終於明白,人人都罵Mr.White,人人都是Mr.White.

這本書的故事比起其他精妙詭異的懸疑設置,實際並不復雜。

主人公仿佛只是在過非常日常的生活,日常到他做的事情人人能做,人人都會做,人人都可能做。

區別只在大家這次跳脫出了自己的生活,站在了上帝角度。

親眼目睹懷特先生做出這些所有人都做過的舉動,可能帶來怎樣的後果,又是如何成功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就像在看有朝一日,讀者們自己可能面臨的離奇死亡一樣。

邵欽甚至非常任性地讓兇手在大結局都沒有被捉拿歸案。

懷特先生的死直接成為未解之謎,觀眾卻也已經不再關心人究竟是誰殺的。

因為懷特曾經“得罪”過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殺了他,甚至也都不懼於擔下這則殺人的罪名。

這種結局和用反面人物當主人公的做法,並不是國內環境能允許的,所以這也是邵欽最初選擇用英文寫書,在國外出版的原因之一。

而他和葛嵐在《Mr.White》正式發表以前,就知道一定會大熱。

一個因為它的劇情設計足夠真實,能引起大眾共情,另一個自然也因為背靠“種族主義”這個熱度超高的社會議題。

後來也果不其然。

這本書一經問世,被很多讀者稱之為“頂級反諷”——人狠起來,連自己都諷。

“種族主義”其實是一種氛圍。

就像“黑人更笨更危險”,其實只是因為財富更多掌握在其他人種手裏,黑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一樣。

結論由果導因早已固化成閉環。

以至於在當今的社會很難找出一個能拍著胸脯,百分百保證自己0種族主義含量的人。

這也就直接決定了《Mr.White》的受眾群體足夠廣,引起的反響也絕對足夠大。

邵欽撐著臉聽孩子們聊了許多,大都是諸如此類非常具有爭議的東西。

大家聊著聊著還會問他們助教愛看River什麽。

霍巍說他以前不看懸疑,但這次綜藝結束會試著拿起來看看;

鄧止維的回答則跟他的人一樣,一如既往的中規中矩,非常仔細地回答了具體喜歡的書和原因。

輪到邵欽。

彈幕都非常期待他作為作者本人的偏好。

【建議內外網的新聞號、營銷號全部準備好,一手的River采訪這不就來了,大拇指.jpg】

可邵欽只是張了下嘴,剛要出聲便注意到一直保持沉默坐在大家中間的鄭梟。

頓時心思一轉,老師上課抽查一樣,擡手在鄭梟課桌上敲了敲:“鐵粉一號,你呢?怎麽半天不吭聲。”

這下不等鄭梟回答,旁邊的學生已經開始播報,明顯大家早早交流過。

“因為鄭梟和齊安一樣最喜歡《Red Julia》嘛,不過齊安是因為這本書是他當年看的第一本懸疑,有點初戀情結,念念不忘。”

“但鄭梟覺得《Red Julia》是River出道這麽久以來,他所有作品集裏被低估最為嚴重的一本書。”

“還說River選擇把這本放顏色系列的C位,說明River自己可能也是這麽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