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三億

《丹青》, 是這八首曲目中,錦瑟創作的最後一首曲子。

在《丹青》組練習生們即將上場前,所有手頭沒活兒的工作人員們紛紛跑到前場、或是能看到舞台、可以站人的休息區域, 等待《丹青》開始。

今天淩晨他們跟組看了八組舞台彩排。

其他組的舞台固然很精彩,但唯一能在他們看過一遍後,還能勾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也永遠看不夠、看不膩、最動情的舞台,只有《丹青》。

《丹青》是所有看過彩排的工作人員們,公認最好聽、最好看的曲子。

舞台燈光暗下,台下的騷動聲、私語聲減輕。

嫌演出曲目太少、看得不過癮的牛仁氣呼呼地捋著自己下巴上的雪白胡須。

他身旁的E國小夥利歐一雙綠汪汪的眼睛聚精會神地盯著舞台, 他上身前傾,腦袋都快伸到前排觀眾的座位上了。

《創造888》三公前七組舞台,每一組舞台都彰顯了不一樣的華夏音樂、文化之美。

不知道輪到最後一個舞台,又會展現怎樣的華夏之美?

《創造888》三公最後一個舞台演出——《丹青》, 開始了。

悠揚悅耳的笛聲貫穿雲霄,瑟瑟琴弦輕顫。

舞台大亮。

竹林間, 身著青衫的書生們圍坐在一起,有人撫琴吹笛,有人持酒言歡。

微風拂過青翠竹葉,竹香混著淺淡酒香,在前奏響起的刹那,在所有人的鼻尖前縈繞。

似有若無的竹與酒的清香,打破了舞台的第四面墻。

台下的觀眾們仿若產生置身於舞台的錯覺——他們像一同如台上扮演書生的練習生們般坐在竹林間,聽風打竹葉,享快意人生……

音樂與歌聲瀟灑快活,聽得人心中暢快, 幾乎所有人的唇角都忍不住上揚。

唯獨牛仁雪白的眉毛微微皺起。

熟知華夏歷史的他,可以從音樂風格、舞台布置、人物習慣與服飾中猜出, 這首歌是以華夏南宋為背景。

南宋。

牛仁目光不由得放遠。

這是一個出了許多名將的朝代,也是……

一個戰火紛飛、動蕩的年代。

“錚——”。

金屬嗡鳴,將牛仁將放遠的思緒快速收回。

炙熱滾燙的熱浪朝這台上竹林與台下的觀眾們席卷而來。

前小半段剛過,短暫的竹林清閑被金戈鐵馬狠狠撕碎。

戰火蔓延,無人能獨善其身。

包括書生。

終究還是來了。

回想起南宋那段歷史,牛仁微微嘆息。

仿若猜到結局的他,不忍再看舞台。

但層層遞進的激昂旋律與台上練習生們精彩絕倫的舞蹈,無時無刻將他深深吸引。

牛仁最終還是抵擋不住舞台的誘惑,沉浸其中。

書生們換上戰甲,手中的毛筆變為兵器。

笛聲與琴聲減輕,取而代之的金屬錚鳴漸響。

練習生們揮舞著兵器,或起身翻躍,或俯身旋轉。

滯空能力極強的他們,每一個舞蹈動作都被鏡頭完美捕捉。

無論如何定格鏡頭,舞台都絕美如畫。

音樂行至後半段,鼓聲箏聲金屬擊打聲分外密集,略顯壓抑與緊張的旋律,逐漸將整個舞台推向高|潮。

戰場上,敵人越來越多,而書生們身邊的戰友卻越來越少。

屍橫遍野,是他們的人生終點。

音樂從一開始的奮勇、充滿希望的戰歌,化為無盡絕望的哀鳴,牽動著台下每一名觀眾的心神。

觀眾們不禁雙手握拳,身體繃直,恨不得沖上舞台與書生一起戰鬥。

敵人的利刃劃破戰甲直入要害,書生們一襲青衣被鮮血染成奪目的紅衣。

他們腳步晃晃悠悠,像是舞台開始時酒醉般的舞蹈,也像是瀕死前、不願倒地的掙紮。

敵人利刃穿透的書生們,一個接一個地倒在地上。

屍體層層疊疊,最後只剩一人。

難道,就這樣,失敗了嗎?

敵人的戰馬嘶鳴,最後一名書生一聲長嘯。

他踩在同伴們的身體上,起身騰躍,手裏的利刃直指敵人的咽喉。

他騰躍至最高點,利刃刺穿血肉的聲音響起。

舞台背景化為墨色山水畫,台上所有的練習生們一襲紅衣秒變青衣……

身著青白相間的練習生們宛若層巒疊嶂,騰躍的、身著青衣的練習生仿若最巍峨的山峰。

他們與背後的舞台融為一體,化為絕美的華夏江山圖。

最後一句半唱半吟的歌詞響起。

“任憑鮮血染青衣,此生無悔入華夏。”

這句歌詞化為一副酣暢淋漓、頗具風格的毛筆字,放大出現在舞台背景右側。

台下所有人——無論是第一次觀看《丹青》的觀眾們,還是看過彩排的工作人員和主持,亦或是跟著練習生們排練了無數遍的人事主管趙步蹈,在看到這一幕時,他們的眼眶發熱,氤氳的淚水迅速累積,然後順著眼角緩緩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