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對四妃,皇後有什麽想法?”

康熙心中已經有了人選,他打算聽聽皇後的意見,之後再去跟太皇太後商量。

皇後反問:“皇上呢,心中可有人選?”

康熙道:“後宮你熟悉,你先來說說你覺得誰最有資格。”

皇後低頭沉思,許久之後她才說道:“安嬪是六嬪之首,若是晉封,臣妾覺得她合適。另外榮嬪、莊嬪、惠嬪生於有功也合適。僖嬪與赫舍裏庶妃代表著赫舍裏一族,倆人可以升一個。臣妾聽說郭絡羅家這幾年立下了不少功勞,還有董家,端嬪的父兄都戰死了。敬嬪出身高,宣嬪代表著蒙古……”

皇後一個個數著,康熙有些哭笑不得。

“你啊,後妃都被你數了個遍,你還真是誰都不得罪。莫非你打算讓朕封九個妃不成?”

皇後這話說了跟沒說一個樣。

皇後不置可否,“瞧皇上說的,臣妾是就事論事,怎麽就誰都不得罪了。臣妾是皇後,還害怕得罪個妃子?”

康熙點頭,“說的也是。”

鈕祜祿氏反問他,“皇上呢?您怎麽想的?”

康熙摩挲下巴,喟嘆:“就像你說的榮嬪跟莊嬪生於有功,升妃位吧。宣嬪再算一個,僖嬪與赫舍裏庶妃你看誰升上來合適?”

榮嬪給他生了六個孩子,他一直都記得,莊嬪兒子養的好,又是目前孩子最多的,也有功勞。

皇後詫異的看過去,她剛才雖說把所有人都數了個遍,其實心裏自有一杆秤。

在她心裏如果真要封妃,榮嬪、莊嬪、惠嬪都是合適的人選。

皇上選了榮嬪、莊嬪,偏偏略過惠嬪沒說,莫非是對惠嬪有意見?

想到這裏她就問了出來,“僖嬪與赫舍裏庶妃自然都是好的,皇上惠嬪呢?怎麽說她也是大阿哥的生母。”

長子總是特殊的,惠嬪同樣也生過兩個兒子。

康熙道:“惠嬪還是算了。”

怕皇後刨根究底,他索性和盤托出,“朕這次不打算封包衣出身的後妃,她們本就出身低微,坐上嬪位已經是皇恩浩蕩。你看烏雅氏,不過封個嬪就攪合出那麽多事兒,若是封妃,誰知道內務府那幫人會如何?”

大清剛剛打完仗,不適合大動幹戈,不然他早就讓人把內務府檢查一遍了。

如今只動了烏雅家有關的,不過是形勢使然。

內務府的事兒他一直記在心裏,只等著修養幾年再處置。

鈕祜祿氏笑笑,心說皇上這回是看明白了?

說真的她以前沒弄明白,為何皇上會覺得八旗滿軍後妃生的兒子對太子是個威脅,包衣就不會。

要她說,忠心的不管什麽出身,他都忠心;那些為了利益背主的奴才還少?

沒必要就因為他是奴才另眼相看。

想著之前僖嬪拜托她的事兒,又有赫舍裏庶妃攪風攪雨,皇後開口:“皇上,僖嬪與赫舍裏庶妃不管您打算封誰,是不是應該把她們分開了。僖嬪這些年一直安分,赫舍裏庶妃出身顯赫,之前是沒辦法才讓她們住一起。如今烏雅氏成了貴人,讓她站著永和宮這個好地方也說不過去,不如把永和宮給赫舍裏庶妃?”

她解釋,“鹹福宮到底偏僻些,哪有永和宮位置好,也只有永和宮才配得上赫舍裏庶妃的身份。”

僖嬪想去景陽宮居住,那是不得已。人家又沒做錯什麽,要走也應該是不安分的赫舍裏庶妃走。

正好她看烏雅氏也不像是會認命的主,讓倆人住一起挺好。

這次三藩作亂,赫舍裏家也是立了功勞的,那是元後的娘家,皇上必定會有所賞賜。

皇後覺得,最大的可能就是封赫舍裏庶妃為妃位,哪怕是四妃之末。

康熙可有可無的點頭,“那就按皇後說的辦吧,等冊封結束,讓赫舍裏庶妃搬到永和宮主殿。”說到冊封,他又想起一件事,“莊嬪那個封號朕打算換一個,你給她換成恭。”

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正好也讓莊嬪學學。

學學怎麽對他恭敬、順從和信任。

恭妃?

鈕祜祿氏面皮抽搐,她皮笑肉不笑,“皇上覺得恭妃合適?您忘了恭親王嗎?”

恭親王常寧是皇上的親弟弟,就算他不受待見,皇上也不應該忘了他的封號是恭才對。

一個恭親王,一個恭妃,傳出去像什麽話?

再則,當初選莊這個字的時候,太皇太後還說字選的好,‘德盛禮恭執德不矜’,就算日後升妃也合適。

太皇太後說這話就表明了是不在意的,皇上在這档口給人換封號,還給出一個‘恭’字……

莫不是皇上對莊嬪有意見?

可也不對,若皇上對莊嬪有意見,完全可以不升她為妃。

康熙輕咳一聲,他還真忘了常寧。

這個弟弟從小就跟他不親近,還納了吳氏為妾。他打吳三桂的時候,建寧姑姑的兒子都處死了,常寧居然護著那個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