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晚上,康熙來到永壽宮,閑聊之後他道:“不知不覺皇後過世已經兩年多了,朕若再立繼後,你覺得後宮之中誰人合適?”

蘊和不自在的笑笑,“好端端的,皇上怎麽問起這事兒來了,這也不是臣妾能決定的。”

立後哎,皇上不去跟太後商量跟她說什麽?莫非是想要試探她?

康熙對著她招招手,讓她在自己身邊坐下,“你就當是話家常,咱們隨便說說。”

蘊和吸口氣,“既如此,那臣妾可就說了,說錯了,皇上您別惱。”等康熙點頭她才道,“說心裏話臣妾覺得這宮裏面的後妃誰也比不上皇後娘娘,不管是誰當了這繼後,臣妾難免會拿她跟皇後娘娘比較,比來比去就會覺得她不過如此,心裏或許還會失望。

其實這樣對她來說很不公平。畢竟這世上只有一個孝昭皇後。”

說到這裏她又笑了一下,“臣妾猜當初立孝昭皇後的時候,皇上您和太皇太後她們心裏定也是與仁孝皇後比較過的。皇後娘娘曾跟臣妾回憶往昔,說她初登後位的時候壓力很大,她知道自己比不過仁孝皇後,也不敢跟仁孝皇後比較。她就怕做得不夠好辜負了皇上與太皇太後的期望,墮了鈕祜祿氏的名聲。”

“可皇上您立了她,她不想讓您失望,只能日夜反復練習、翻看舊歷。鄭嬤嬤也曾說過,那時候皇後娘娘身體本就不好,因為這個弄得自己更加憔悴,她全憑一口氣撐著。”

不是她謙虛,而是在她心裏真的沒人能比得過皇後,包括她自己。

皇後能做到不偏不倚,遊離人群之外看待後妃,她不能。她有私心,如果誰的利益與她兒子發生沖突,她肯定是先護兒子的。

另外,當了皇後她做的再好那都是應該,做不好就是錯。同樣的事兒,貴妃就不同,哪怕是皇貴妃也一樣。

皇上善變,也不知為什麽腦袋總抽風,他這兩年好似忘了佟家的所作所為,又對佟國維和顏悅色起來。她也怕這份善變會出現在自己或者萬黼身上。

如果她做了皇後就真的一點退路都沒了。若要讓她把這個位子拱手讓人,她又不甘心。

宮裏面除了她就五妃有資格。安妃跟宣妃是最不可能的,剩下的僖妃、榮妃、佟妃誰上位?

她猜不到皇上內心真實的想法,只能這般說。

康熙靜靜地聽著,他感慨道:“孝昭她太謙虛了,她做的很好,是仁孝比不過她。”康熙潛台詞很明顯,元後都比不過孝昭,其他後妃更比不過。

在他心裏也就蘊和這個孝昭親自教導出來的有幾分能耐。

這個話題蘊和沒法回答,她便跟著沉默。

之後康熙也沒有再提立後的事情,等孝昭皇後喪期滿三年,他忽然下旨冊封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授皇後寶冊寶印統領六宮。

除了蘊和官升一級,榮妃被晉升為貴妃,九阿哥生母成貴人、三公主端靜的生母布貴人被封為嬪,九公主生母袁常在、十三阿哥生母庶妃章佳氏被封為貴人。

至此,康熙後宮便有了一皇貴妃(蘊和)、一貴妃(榮貴妃)、四妃(僖妃、宣妃、佟妃、安妃)、四嬪(端嬪、敬嬪、成嬪、布嬪)以及沒有人數限制的貴人、常在、答應、庶妃們。

冊封的聖旨下來,蘊和忽然就明白了,康熙那日果然是試探,這才是他的本意。

想明白的蘊和也不失望,皇貴妃挺好,皇貴妃位同副後,這個位子進可攻退可守,於她和萬黼來說十分有利。

封完後妃,緊接著康熙又冊封幾個兒子。

從大阿哥胤褆開始到六阿哥胤禶全部被封為郡王,胤褆為直郡王、胤礽被封為理郡王、胤祫為靖郡王、胤祉為誠郡王、胤禛為雍郡王、胤禶為敦郡王。至於胤禶往後的幾個?不好意思,什麽都沒有。

胤祚不服氣,他跟胤禶也就相差一年,憑什麽胤禶被封為郡王,他什麽都沒有。

他拎了一壺酒跑去找胤祺,酒過三巡,摔了酒杯,“汗阿瑪真偏心,大哥也就算了,他跟著打了兩次仗,胤禶憑什麽也能被封為郡王?”

胤祺抿抿唇,小聲說了句:“汗阿瑪不是說了,活捉噶爾丹是四哥他們三個的功勞。”

噶爾丹是準格爾部落的首領,能活抓他那就是大功一件,他還聽說,六哥一箭射穿了噶爾丹的肩膀,差點要了對方的命,胤祺覺得就憑這個六哥他們就有資格被封為郡王。

胤祚嗤笑:“就憑老六?七哥,這話你信嗎?”

六哥才多大,他能有那本事?

噶爾丹可是汗阿瑪都頭疼的存在,怎麽可能就被他們三個毛頭小子給拿下。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胤祚是不相信的。

他覺得這一定是汗阿瑪故意的,汗阿瑪偏心眼,故意給他們安功勞,往他們臉上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