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只是,據她所知白蓮教起源於佛教,雖然經過這麽多年的演變白蓮教早就變了味道,但最基礎的教義應該還在。比如說,不亂殺人、救苦救難。

可你在看這些人,別說救苦救難,蘇州的一切苦難就是他們造成的。這很明顯違背了白蓮教的教義。

還有李家這幾個女人她總覺得哪裏有些奇怪,只一時半會兒還說不上來。

蘊和擰眉,她故意試探道:“可是我聽說白蓮教主張普度眾生、救民於水火,這群人假借李大人的名義搞事情害死無辜百姓,這不像是白蓮教所為吧?”

韓氏怔了一下,像是沒料到蘊和一個後妃對白蓮教這麽了解,她苦笑著解釋:“娘娘說的應該是很早以前白蓮教的教義,傳聞最早的時候白蓮教確實是這樣的。如今,”她吸了口氣,“過去那麽多年,白蓮教早就變了。事實上,現在的白蓮教很多都是那些人,娘娘知道的吧?”

蘊和疑惑的看著她,“知道什麽?”

韓氏深深吸氣,“就是反賊。我曾無意間聽到過夫君與曹大人交談,他們提到過白蓮教。後來我問過夫君,聽他說如今白蓮教有很多分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跟朝廷對立的反賊建立的,他還讓我多加注意,不要隨便從外頭買丫頭小廝進來。以免被賊人鉆了空子。”

說到這裏,韓氏的眼淚流了下來,“誰曾想我聽了他的從不在外頭買人,而他還是沒能逃得過去。”

李煦生性謹慎,早年他還沒有當上江南織造的時候就囑咐韓氏不要隨便從外頭買人,織造府用的奴才除了家生子,在一個就是陪嫁。

李府女主人並不多,除了韓氏還有就是李煦的嫡母王氏,這兩位當家主母當年帶來的人。還有李煦選的這三個妾,其中兩個是家生子,另一個是李煦親信的女兒,都是值得信任的。

大概韓氏也沒有想過,她都這般謹慎了,最終還是害死了李煦。

蘊和給她遞了個帕子過去,道:“夫人節哀。我觀夫人跟李大人感情甚篤,想必李大人泉下有知也不願意看到夫人這樣。我猜李大人也不想夫人一直沉溺在悲傷之中,他故意給你留了個孩子,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對了,我聽說夫人還有個女兒,不知府邸在何處?等此間事了,我讓人招來陪陪夫人如何?”

她本是隨意一說,蘊和原想著做父母的都心疼孩子,韓氏這麽難過或許看到女兒能好一點,哪知韓氏聽了她這話手抖了下,或許是怕她發現,在她看過去的時候又極力鎮定。

韓氏有些勉強道:“不,不用了,”隨後可能是意識到她面對的不是普通人而是皇貴妃,她又站起來福身行禮,“多謝娘娘,只是她府裏事情也多。如今蘇州還不知什麽形式,還是讓她留在自家吧。安全。”

韓氏的規矩並不算好,對著蘊和也總是我來我去,從不自稱奴才。蘊和體諒她喪夫並未計較。此時見她表情有異,心中的怪異感又來了。

不過她什麽都沒說,轉而說起其他事情,“也是巧了,我們剛進蘇州的那日碰到位韓姓舉人,聽牙行的夥計說,夫人跟這位有親。如今蘇州亂糟糟的,夫人也難免擔心,不如等會兒我吩咐一聲讓人把他請到府裏來小住幾日。”

韓氏反映了好一會兒才明白蘊和說的是誰,她面上變化不大,眼睛裏帶著濃濃的厭惡,她猶豫了片刻道:“實不相瞞,娘娘說的這個人,我只見過幾次面。我家道中落,族中難得出個有出息的人,因此多關注了幾分。只是,只是他人尚可,家中老娘實在難纏。這韓舉人又是個愚孝的,若是娘娘請他來,回頭他肯定會告知他母親。到那時他母親一定會借著娘娘的名頭胡作非為。”

蘊和詫異道:“還有這事兒?我是在城西的米糧店遇見韓舉人的,聽店老板說夫人你有意選他作嗣子,原想著女兒不在身邊讓他來也好有個照應,現在看竟是我錯了。”

韓氏道:“嗣子?沒有的事兒,先不提韓舉人的娘是個難纏的,就說我婆婆。我婆婆是個很重視血脈的人,就算我願意她也不會願意的。”

婆婆把夫君看的很重,早前她就一直催著他給夫君納妾生子,後來見夫君不同意,婆婆也想過過繼。不過婆婆看上的是姜家人,在婆婆眼裏只有姜家人才是正統,李家這幾個跟韓家她可看不上。

蘊和本也不是真的想把那個什麽韓舉人弄進來,韓氏不同意,她也就順水推舟的把事情略過去。

又東拉西扯的說了些話,見韓氏面帶倦意,蘊和起身告辭了。

她並沒有立刻回房間休息,織造府氣氛凝重她休息的也不安生,於是她帶著山梅打算去織造府後花園走走。江南的氣候與京城不同,她正好也看看這江南的風采,也捋一捋腦子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