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4頁)

無論他是高興還是在前朝遇了事,烏雅氏總有不同的態度叫他不至於覺得煩躁,這讓他偶爾也會稱贊她兩句體貼入微,柔順細致。

直到六月份,南北大旱的消息傳來。

康熙在前朝痛罵蛀蟲,明明早有所感,也命令各地方調糧挖渠,結果還是死傷無數。山西官員還敢隱瞞旱情,直到流民逃竄朝廷才得到消息。

在朝會上將例行手段一一發下,又緊急任命了欽差大臣,康熙才松了口氣退了朝。

下朝後,康熙仍覺得心口郁郁,有心想去永壽宮,又擔心烏希哈知道後一起著急上火。

索性掉頭往景仁宮去了。

景仁宮是孝康章皇後故居,康熙幼時長居於此,孝康章皇後健在時他也常常前去請安。

這些年一直保持著原樣,少時憋悶的時候景仁宮就是康熙的樹洞,只是這些年他年紀越大權勢越盛就很少去了,這次也是心中氣悶,想找個地方傾訴一二,才去了許久沒去的景仁宮。

景仁宮時時有人打掃,康熙揮退下人只帶著梁九功走了進去。

細算起來上一次進景仁宮還是去年中秋闔家團圓之夜。原本打算年後再過來的,沒想到兵荒馬亂的一場喪事也攪和了過去。

康熙每間屋子都走了一遍,回憶著和額娘兩個人在這宮裏的點滴,最後停留在母子二人最長待的東次間裏。

他記得額娘常常在那座案幾上的粉瓷長頸瓶裏放四時花朵,正坐著的軟榻上常年有個軟枕。

窗邊羅漢床角落的那個萬年不變的針線籃子裏總是皇阿瑪與他的衣服荷包之類。

想著想著,康熙忽然覺得這間屋子的某一角有著不一樣的熟悉。

心中冒出某種猜測。

他走進裏間仔細端詳了片刻,又轉身去了正屋和西邊兩間房。

再出來時面色已經是風雨欲來的暗怒。

“去永和宮。”

梁九功心中忐忑,不知道皇上這次從景仁宮出來怎麽是這個反應,永和宮烏雅庶妃幹什麽惹著皇上了。

烏雅氏聽到皇上駕到的消息時其實並不高興,她已經收到今早皇上在前朝大發雷霆的消息了。

挺著大肚子一邊往門口前去迎接一邊吩咐身邊的宮女,“去泡一壺龍井過來,要剛好入口的溫度。”

康熙看著一路走來已經面色如常,看見挺著肚子行禮的烏雅氏甚至讓梁九功扶了一把。

也不等烏雅氏跟上便只顧走到了烏雅氏住的小房間。

烏雅氏是庶妃,只有一個房間可以住。

平時康熙前來看望的時候只覺得處處布置都合他心意,今日細細看來每一處都有景仁宮的影子。

同一位置同一形狀和顏色的花瓶,各種東西的擺放都像是景仁宮拼湊而來。

康熙掃了一眼便在桌邊坐下,還招呼跟著進來的烏雅氏一並坐下。

他面上不顯,心裏的懷疑已經拉到的七分。

當日隆禧告訴他包衣旗不太對勁,他特意派人前去查探,但也只發現各家或多或少都有貪汙,尤其是互相聯姻,彼此之間已經結成了一張細細密密的網。

即便是他想動也得騰出手來慢慢理清。

其余的倒是沒有發現什麽,因此太皇太後讓人給他挑了烏雅氏的時候,他想著烏雅家貪得錢相對還不算多,也就收下了。

但如今看來是他查的還不夠深。

“這孩子朕記得已經九個月了,太醫可來請過脈了?”

烏雅氏羞怯地一低頭,聲音溫柔,“太醫已請過脈了,就在這些日子,不定什麽時候這孩子就該出來了。”

“等這孩子出生便交給嘉妃撫養吧。先時宮裏孩子少,所以都養在各自生母身邊。如今規矩立起來了,只有嬪位以上才能自己養孩子,你與郭絡羅氏的孩子都不能養在自己身邊。朕想著長痛不如短痛,不如直接交給嘉妃。”

“奴才知道了。”

烏雅氏黯然落淚,又急急擦掉,“奴才不是故意禦前失儀,還請皇上恕罪。實在是一想到孩子一出生便要離開奴才,奴才心裏便……,原本以為還能與這孩子相處一個月。”

康熙耐心安撫著,“無礙,朕記得你瑪法原本是膳房總管,朕幼時在額娘宮裏也時常看見的。說起來家世也不算十分低微,待這孩子生下來便晉你為貴人。”

聽聞皇上還記得自家瑪法,烏雅氏仰著頭含淚為自家瑪法表忠心。

“瑪法在家時還時常念叨先皇太後和皇上的恩德,常常說起數次前往景仁宮拜見先皇太後的經歷,稱贊皇上對先皇太後的孝心呢。”

康熙勾了勾唇,“哦,是嗎?”

看了看手邊剛送上來的龍井,端起來嘗了嘗。

不錯,是剛適合入口的溫度。也是當年他生氣的時候額娘常讓人上的茶。

滿宮都知道他喜歡碧螺春,前幾次他來的時候烏雅氏上的也是碧螺春,這一次就換的那麽合他心意,真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