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風波起(第4/4頁)

“哈哈哈哈,原來是這麽算的嗎?”

“若不是這麽算的,人家哪兒來這麽大的官威?”

“那咱們還不趕緊的禦史大人賠罪,禦史大人,真是失敬失敬了。”

四個夥計笑嘻嘻的齊齊拱手作揖賠罪,直把楊守敬氣得倒仰,然常掌櫃卻只笑眯眯的看著,並沒有阻止的意思。

楊守敬轉身看向常掌櫃道:“好!好得很!你們若是真清白無畏,可敢把這《職工手冊》交與我?”

常掌櫃笑著微微欠身伸手作請。

楊守敬重重的一把抓過手冊,提起袍子一摔,憤憤的轉身而去。

常掌櫃一點兒沒動氣的笑看著,幾個夥計走過來同仇敵愾道:“這人有毛病吧,一大把年紀還是正六品,所以就看不慣咱們玉大人了?”

“心胸這麽狹窄,也難怪一大把年紀才正六品了。”

常掌櫃轉過頭,帶著笑一個個看過他們。

四個夥計慢慢收了笑,“那個,掌櫃的,你先罵的。”

“我說什麽了?”常掌櫃笑眯眯的問道。

四個夥計齊齊收聲。

常掌櫃挑起眉頭,輕輕哼笑了一聲,“不敬客人,一人罰錢十文。”

“嗷!”四夥計哀嚎。

常掌櫃背起手慢悠悠的往外走,忽的又停住腳步道:“晚上掌櫃的請你們喝酒。”

“哈哈哈哈,”四個夥計哈哈都笑了起來,“是,多謝掌櫃的。”

這事兒就像是一個偶然的小小的意外,或者說是笑話,誰也沒放在心上,畢竟一個堂堂正三品一等侍衛、一個區區正六品巡城禦史,差得太遠了。

這麽說吧,正六品巡城禦史見著正三品侍衛的門房下人都得客氣著些。

日子轉過一日又一日,金縷記的生意還是那麽紅火,台州處的高樓也初具雛形,玉格的名聲也一日比一日更盛。

尤其是台州和常山的災民百姓,本就有語言不通的緣故在裏頭,再加上四阿哥嚴肅,玉格和善,對兩人的感官和熟悉度又不同。

與此同時,四阿哥用的銀子糧食都是朝廷運來的,對於百姓們來說,長一個樣兒,也都是朝廷應當做的,但玉格用的糧食,帶來的變化,卻是靠玉格自個兒的本事。

哪怕四阿哥能弄來那些銀子和糧食,也是在暗處用了功夫的,但災民百姓哪裏看得到那個層面,他們只看到水泥廠是玉大人建的,玉環樓也是玉大人建的,那麽多商家、那麽多商家帶來的糧食物資,都是玉大人想法子引來的,他們報名做工的買賣,都是玉大人張羅起來的。

所以雖說四阿哥才是賑災的欽差,但台州和常山的災民百姓只知玉大人,不知四阿哥。

十一月初九,四阿哥回到了京城。

而上月,皇考淑惠妃病故,四阿哥正好錯過了。

恰好十一月康熙要出京謁陵,便帶上了四阿哥隨駕,準備一同去皇考淑惠妃靈前祭酒。①

問題便出在了這一處,康熙親至靈前祭酒時竟發現陳設器皿及祭品粗糙草率,當即大怒,又令四阿哥逐一詳閱,敬慎整理。②

四阿哥重新整理了器物祭品,並且查出了責任人,結果便是內閣學士兼管光祿寺卿馬良、工部尚書滿篤、侍郎馬進泰、內務府總管赫奕、內務府署總管事馬奇,根據責任大小分別受到了革職、降級、罰俸等處罰。②

這一通處罰追究過後,別處不知道如何,但於玉格而言,調動京城金縷記的物資銀錢、調動戶部原本賑災所用的銀錢糧食都更加順暢了。

總之康熙的這個命令,四阿哥這一通的追查,未嘗沒有點兒借題發揮、秋後算賬的意思在裏頭。

而後回京,算賬之後便是行賞。

賞四阿哥賑災之功,但……

“啟稟皇上,微臣有本要奏。”楊守敬一臉嚴肅氣憤的出列拜道。

四阿哥的視線從楊守敬身上,轉到八阿哥的身上。

八阿哥察覺四阿哥的視線,側過頭來微笑著微微頷首。

四阿哥看了他一會兒,最終只面無表情的收回視線,垂下眸子。

他不能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