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3/5頁)

可以說,當初嘉佑帝把所有人一起關在城裏,發動百姓們一起全力以赴對抗戎族的時候有多受人愛戴,如今確定簽訂了恥辱的和談條約,就有多讓人失望,多招人唾罵。

嘉佑帝得知外頭的皇城大門都被圍住,氣得臉色鐵青:

“這幫刁民!”

竟敢對他如此不敬,他真是恨不得把這些刁民全部亂箭射死。

可外憂未除,豈能再生內亂。

他只能讓人去宮門口好聲好氣地解釋和談的原因。

如今戎族都已經識破,自然是沒什麽需要遮掩的了。

然而,即使解釋了原因,也依舊無法平息百姓們心中的憤怒。

他們痛罵朝廷吏治腐敗,皇帝昏聵無能,甚至把更多的矛頭指向了嘉佑帝本人。

說若不是皇帝縱容奸臣,怎麽可能修出那樣的城墻,說白了這都是皇帝和奸臣惹的禍,卻讓天下百姓為之受難。

嘉佑帝在許多人心中的形象是一落千丈。即使他再說什麽和談是不忍百姓蒙難,不忍京城被毀,讓大家暫且忍辱負重,也難以挽回許多百姓認為他昏聵無能。

總之,折騰了幾天,稅連一半都沒收到,各種罵聲卻是要把皇城都淹沒了。

更關鍵是,如今正是民怨沸騰的時候,還不能強行鎮壓,也不能強行收稅。

可戎族聯軍限定的時間卻馬上要到了,交不出錢,就要被戎族聯軍貢獻城池。到時候京城的一切繁華富貴都將不復存在,醴河平原也可能失手。

嘉佑帝看著戶部列上來的單子,臉色黑得跟鍋底一般,氣得險些砸了禦書房。

京城收的稅錢,加上權貴大臣們捐的,即使再挪用一半的國庫稅錢,也還差一千二百萬兩。

如今只有他的私庫能填這個窟窿!

如此大的數目,幾乎要將他私庫裏的現銀,綢緞絹帛,銅錢與玉器珠寶全部搬空才能填平。

這樣一來,他的私庫裏除了些不好保存的古董字畫,花瓶,木頭擺件一類的東西,便什麽也不剩了。

他堂堂一個九五之尊,竟然要窘迫到如此地步!

可偏偏戎族逼得緊,滿朝的大臣們都指望著他,他只能掏這筆錢!

於是,接下來幾天,一車又一車的珠寶,玉器,銅錢,現銀,黃金絹帛等珍貴物品,便在禁軍的護送下一車又一車地送往城北。

哪怕嘉佑帝已經搬空了私庫,卻依舊得不到百姓的諒解。

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是大啟的財富,如今卻被敗家窩囊皇帝全部搬給了與大啟有世仇的戎族,誰能不痛心疾首。

幾乎每個人看到了都要向押送的隊伍吐一口口水,再唾罵幾句。

押送的禁軍士兵們也是憋屈極了,是他們不能打仗嗎,是他們不願意保家衛國流血犧牲嗎?

還不是怪皇帝昏聵,用那些貪官家族來修城墻,這才扯了他們後腿。

這讓他們那麽多同袍都白白犧牲,還要遭受百姓的唾罵,這如何能不叫人意難平!

許多人都不由自主想起了慎郡王。

若是慎郡王在京城,大啟和他們,絕不至於受此大辱。

可慎郡王離得太遠了,就算現在向慎郡王報信也來不及,這終究只是空想。

不僅禁軍士兵們這樣想,就連朝廷許多官員,私底下也這麽想。

這些人裏,有些是曾經的大皇子黨,因為被李洵無情拋棄對大皇子很是痛恨。

可隨著大皇子在北疆取得越來越耀眼的成就,隨著嘉佑帝對大皇子展現出越發明顯的厭惡忌憚,他們心中的那股恨意便漸漸消了。

很多人都理解了當初大皇子對他們的傲慢無情。

他是為了保護他們,才和他們劃清界限。為此,他不惜獨自承受所有的怨憤!

他們早就不恨了,卻很遺憾,如此英明的主君他們不能繼續追隨,那些耀眼的功業也都不是他們輔佐完成的。

還有一些則是朝中的中立派大臣,甚至是還有一部分邊緣帝黨。

看著京中如今這形勢,大家私下裏相聚都忍不住要抱怨:

“為何陛下不早日請慎郡王回京馳援?若慎郡王在,京城何至於此!“

“對啊,要是慎郡王在,就那些戎族蠻子,早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了,還敢跟咱們大啟要賠款,到地府去拿還差不多!”

“慎郡王如此年輕有為,又是長子,立為太子也是名正言順的,到底是有什麽深仇大恨,非得要逼得人遠走邊疆!”

當然也有明白人,嘆息著道:

“陛下年紀漸漸大了,越是年富力強英明有為的皇子,就越是受猜忌打壓啊,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可陛下為了一己私心,寧可簽訂如此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也實在太過了……”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嘉佑帝其實已經向慎郡王求援,且如今慎郡王人沒來。

嘉佑帝丟不起這個人到處去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