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3頁)

打那以後,就再也沒誰敢在公共場合大聲說郡王的不是了。

沒辦法,肅城這些百姓不講道理啊,他們根本不管什麽男尊女卑那一套,只知道郡王讓他們家女兒也分了田地,家裏多了收成,那郡王所做的決定便是對的。

甚至還有些婦人做青天白日夢,說什麽她們已經脫了盲,等再過幾年,也要去考吏員,到郡王手下去做官。簡直是不知廉恥!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想在慎郡王治下考吏員做官,就得忍受這樣的荒誕。

天可憐見,為什麽英明的郡王偏要做出這種事!

他明明那麽驍勇善戰,又體恤百姓,愛護下屬,為什麽不能更遵守禮法一些呢!

這世上終究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有九分好,他們便只能對剩下的一分不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

哪怕飽受非議,也有許許多多的女子,鼓足勇氣走出後宅,來到了報名處。

除了達官貴人家的女眷,還有那些剛剛脫盲卻很有上進心的女工。

原本大家都以為自己是異類,哪怕裝得無所畏懼,心裏也是很是害怕的,可來到報名處,卻發現有好多好多的女子,長長的隊伍裏,有一小半都是女子,甚至報名處登記的書吏也全是女子。

看到這樣的場面,她們心中的恐懼便突然被更多的勇氣所替代。

有這麽多和她們一樣志向的姐妹一起呢!

而且,她們還有慎郡王這強勢的主公鼎力支持。只要她們自己不退縮,竭盡全力去爭取去拼搏,她們便終將和男子一樣,頂天立地地行走在這世上!

*

報名期間,始終關注於男女之爭的人其實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更多的人,關注的還是這次考試會出什麽樣的考題,試圖在書店去找幾位主考官的著作,尋些蛛絲馬跡。

然而,這幾人之中,除了林德康原本身為宰相,早年曾經著書立說以外,其余人根本就沒有現世的著作。

而且,據說策論與算學都是慎郡王本人出題,更是無從下手。

當然,這對聰明些的考生們來說,在經歷了最初的迷茫後,也並非完全沒有辦法。

他們開始向當地人打聽慎郡王當政後頒布的各種政策,從中領悟他的治國之道。

對於周如植,他們則選擇加班加點啃農學書,而周應亭,實在是過於名不見經傳,在有限的時間下便只能暫且放棄。

在緊張的備考中,報名時間全部結束。

五天後的淩晨,眾多考生便在肅城郡城貢院外頭排隊入場,開始進行第一科算學考試。

傳統科舉考試需要在裏頭吃住三天三夜,忍受寒冷,饑餓,甚至彌漫整個考場的各種排泄物的臭味。慎郡王治下的吏員考試卻完全不同,竟然每科只考一個半時辰。

考完便可以到考場外頭的貢院茅廁去方便,然後排隊領取中午的飯食。

吃完飯,休息小半個時辰,再開始下一門的雜學。

緊接著便可以回客棧或者住處休息,第二天再以同樣的時間入場,參加策論與律法考試。

比起傳統科舉考完就要半條命,慎郡王治下的吏員考試讓考生們舒服得多,考完試後,甚至還能有興致在肅城裏頭好好逛一逛。

因為本來也是要等成績宣布的,心情又放松,那些手裏寬裕的讀書人們,便徹底提起了吃喝玩樂的興致。

可以說,招考這段時間,肅城的商人與百姓都賺得荷包滿滿——

人太多了,客棧商販賣吃食根本賣不過來,當地百姓見狀便也趁機把家裏的吃食拿出擺攤賣。

住的地方也不夠,那些手裏寬裕的,不想去慎郡王免費提供的流民安置所,便自己去找民房借宿,還有客商們找不到客棧住,也只能去找民房。對當地百姓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而終於提起興致遊覽的書生們,也驚訝地發現,肅城真的比他們想象中還要繁華熱鬧得多。

大批量的考生湧入,吸引了周邊許多郡縣的商販前來做生意,再加上各方的客商前來肅城進貨,簡直是車水馬龍,摩肩擦踵。

不僅有西疆,北疆的各種新奇的特產,小吃,還有各地的雜耍,歌舞表演等,叫人看得眼花繚亂。

而當地百姓也富庶得驚人,午飯時間,隨便走到哪個巷子裏,竟然都能聞到香得人口水直流的肉味,甚至好些家還在外頭掛著熏肉。

小孩子們手裏拿著的,基本都是面饃饃,根本不像其他地方,這種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多家裏都只能喝那種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粥,甚至去外頭拔野菜草根充饑。

雖說後來打聽才得知,那些肉都是郡王讓人發的,不是百姓自己買的。

但每戶二十斤,整個治下的百姓都有。

這樣的大手筆,更是足以說明慎郡王的實力有多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