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浪漫悲劇

冷峻跟路易.奈非斯交流的很愉快, 王奇卻傻眼了。

在他想來,冷峻的法語還停留在中學時代,應該早就忘光了。

結果冷峻只憑一點初中時期的法語, 就能跟法藍西人口語交流,對話?

這不可能啊。

觀察了一會兒, 王奇發現了,冷峻拿的那本詞典裏, 有一份紙質的稿子,在劇場昏暗的燈光下,他悄悄掏出一枚飛行員專用夜光手電筒,時不時看一眼, 又磕磕絆絆的,但也把《梁祝》的故事梗概給路易導演講了一遍。

那份稿子王奇認識,是梅霜讓安娜為了後面的報道而寫的。

所以冷峻是從梅霜那兒要的稿子吧。

要來之後照著辭典背了一遍,然後專門來會路易.奈非斯呢?

王奇一聲冷笑,心說,冷峻昨天說他是跪著搞外交,還說他是帶路黨,把他一個好好的外交官,形容成了個大漢奸。

他今天專門來,就是準備給他顯擺一下所謂的站著外交吧。

得,王奇且看著,用背稿子的方式, 冷峻能搞出個多優秀的, 站著外交來。

他估計冷峻也就三板斧, 只能背背稿子上的單詞。

也確實如此, 冷峻跟路易.奈非斯的交流, 全憑一本詞典加一份稿子。

第一幕,描述兩個年青人愛情故事的《共讀》也隨之結束了。

一二幕之間是沒有休息時間的,眼看演員謝幕,路易.大幕閉合,路易.奈非斯基於自己對東方芭蕾的判斷,說:“下一場是男女主角之間吐露心聲,表達愛慕,讓我猜猜,它應當展現一種紅色的美學風格,對嗎?”

語言是這樣,背單詞是一方面,講和聽,口語是另一方面。

冷峻又有十年沒有過法語的語言環境了,對方語速又很快,說的又都不是常用詞,所以這句話他聽的似懂非懂。

他想求助王奇,幫忙翻譯一下的。

但王奇扭脖子看另一邊了,沒理會他。

於是他只能模棱兩可的點頭,答:“是的。”

聽不懂就聽不懂吧,先把對方的話接下去,不然就有失禮貌了。

聽到冷峻肯定的回答,路易.奈非斯笑了。

基於第一幕的場景布置,他已經猜到四幕劇所有的色調美學了。

雖然不得不承認陳思雨確實有編導能力,但他並不認為她比自己更優秀。

果然,隨著大幕拉開,場景是紅色,從幕布到布景,燈光全換成了紅色。

青綠衣的舞者在一片紅中翩翩起舞,飄逸,靈動,揮灑自然。

都跟路易.奈非斯猜的一模一樣。

這一段不但主演跳的好,就連兩旁的伴舞都因其獨特的腳法而格外出彩。

總結下來,這一幕歡快之極,愉悅之極,是一場慰勞眼球的盛宴。

經典的十八相送,從蝴蝶雙飛到鴛鴦戲水,再到長亭相望,直至最後梁山伯了悟英台的心思,芭蕾,是最適合表達這部愛情劇的舞蹈。

這叫路易.奈非斯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兩幕。

且不說路易.奈非斯看的如癡如醉,前排的首長和記者們也沉浸其中。

25分鐘的舞蹈時間,沒有人在中途起身上過廁所,或者交談過。

它一氣呵成,讓觀眾沉浸其中,忘我,直到謝幕。

不像皇家歌劇院,二三幕之間演員會照例休息15分鐘。

華國演員沒那種習慣,中途是不休息的,所以第三幕很快就開場了。

路易. 奈非斯想過,它將會以金色為主題,就好比春夏秋冬,陳思雨用四種顏色表達了一對戀人的感情的四個階段,這是舞台編導們慣用的手法。

但當大幕開啟時,其色調美學,就是路易.奈非斯沒想到的了。

通過冷峻,他知道這是個愛情悲劇,他猜想過,陳思雨肯定要從場景到服飾,再到燈光來渲染悲劇場景,他想到了淒涼,唯美,各種表現方式。

但萬萬沒想到,陳思雨采用的,是通過色調來渲染壓抑。

金色,多麽高貴,唯美的色調,但是,色彩的搭配是錯失那麽一丁點兒,效果就會完全不同的。

這確實是以金色為主題的一幕歌舞場景,但是金色並沒有讓觀眾覺得愉悅,反而,服飾上繁瑣復雜的民族式繡紋,以及跟前面兩場完全不同的場景布置,讓整個舞台的氛圍變的無比壓抑。

路易.奈非斯並不了解華國文化,也不了解華國的歷史。

但在此刻,他想了解《梁祝》所存在的背景,想知道是什麽的時代,造就了一個只能扮男裝去讀書的女性,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情悲劇。

而因為冷峻之前跟他交流的一直很流利,所以他就直接問了:“先生,請問這是一個發生在什麽樣歷史背景下的故事?”

這句冷峻倒是聽懂了,但是他的法語水平就那麽高,他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於是他轉身向另一邊,把這個問題轉述給了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