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曲線(第2/2頁)

淩放本來以為葉飛流要耽誤功夫走點審批程序的,然後發現,他還是低估了此人睜眼說瞎話的能力。

工作人員誤以為這孩子是省隊的職業小運動員,於是順利過關。

淩放跟著葉飛流走到山坡下,看葉飛流朝自己一努嘴,就抱起比自己高些的跳雪專用雪板,跟著葉飛流,一前一後開始爬跳台。

葉飛流是為了沿著滑道上來,親眼檢查一下滑道裏冰面的情況,高空高速運動,不是開玩笑。

淩放當然是為了上去跳。

哪怕在國外,能有箱式電梯的基本也都是比賽級跳台。40米的訓練跳台,哪怕在北歐幾個冰雪運動產業發達的城市也很少外掛電梯的,頂多搞條纜車,和遊客路線並用,送運動員到出發平台。

在其他不少地方,大家一樣是要用腳去爬台階,大部分就是把水泥台階並排設置在滑道邊上。

因此,全世界跳台滑雪運動員有個必備素養:爬台階。

淩放前世已經爬習慣了,40米還好呢!

他記得,國家隊有次去國外集訓,當地90米跳台的老式外掛電梯維修兩天,臨近的其他城市還沒降雪。隊員們舍不得耽誤時間和費用,照樣排隊上——那兩天才真叫爬了個酸爽。

顯而易見,跳幾回,就要爬幾趟,跳到最後,人會懷疑人生。恍恍惚惚覺得自己不是個跳雪運動員,而是個登山運動員。

在踏上今生初次跳的40米台,最後一節台階時,淩放心裏有了個突如其來的念頭。

在跳雪這件事情上,他以前就是有想法就去試的人。

“那就來吧。”淩放在心裏對自己說。

他看了一眼同樣登上來的葉飛流。

葉飛流看著他點了下頭,示意滑道沒毛病,又讓他等等,下台階到一半左右的小平台,然後回身喊他:“隨時開始——”

就見這孩子已經把雪板穿好,往滑道裏放平,手向身後握著固定杠,半秒遲疑都沒有,眼都不眨,目視前方,直接松手就下來了!

“……”果然再看一次也還是這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兒。

葉飛流心裏與其說贊嘆,不如說詫異。因為淩放那份輕松自如的鎮定,和第一次看淩放跳15米台的時候沒任何區別。

這孩子心理素質好到有點反人類了啊——他在緊緊盯著淩放助滑的短短一兩秒中想。

在重力作用下,淩放沿著30度傾斜的純冰面飛快下滑,雖然40m跳台助滑道短,但到台端也已經能把人體加速到六十公裏每小時。

葉飛流看著,這孩子保持曲體直達台端,時機掌握很精準,姿態略下沉,準備——

起跳!

葉飛流下意識吸氣。

伸膝快、軀幹角明顯小、膝角明顯大、出台時,上體幾乎水平。作為職業教練員,葉飛流對這個起跳姿勢的瞬間判斷是:

可以拍剪影核對教材示例的程度,這是典型的高曲線起跳動作!

淩放其實是怕葉飛流等他跳完40米,又要用他跳的畢竟不是70米來忽悠小孩兒。

天知道國內現在沒有70米的跳台啊!他稍微有那麽一丁點心急,於是決定用國內運動員很少采取的高曲線起跳,震震葉教練。

跳台滑雪起跳姿勢最粗略地可以大致分兩個方向,與後續飛行姿勢結合,形成穩健派的低飛行曲線,或是激進派的高飛行曲線。

出發點越高,空中飛行時間越長,距離越遠。

高起跳,如果成功,成績當然更好。但這就和其他許多的運動項目一樣:機遇與風險並存。

選擇兩者的運動員在大賽中基本是對半開,亞洲運動員大部分會選擇低曲線。

淩放前世也是在這樣的培養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但他始終不滿足,想要挑戰自己,退役前就在逐步嘗試換起跳動作。

當然,高曲線的弊端就是著陸不太穩。

不過,他腦海中一閃念,那畢竟都是他跳90米標準跳台甚至120米大跳台的時候,才會發生的問題。

畢竟重活一世,淩放打算把自己的基準定高一些。高曲線什麽的,現在不跳,以後也要跳,何況這才區區40米而已,他對自己有信心!

必不可能出問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