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松懈(第3/4頁)

“石太醫不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一心鉆研,只怕還沒察覺,也有可能察覺了沒發現不對勁。吳太醫和李太醫……”林棠沉吟,“他們才入太醫院,尚不知白院使的心思倒也不是不可能。”

“等明日休沐,咱們回家當面問他兩個。”她說。

林黛玉十分失望:“我本以為白院使和眾位太醫們不是這樣的人。”

林棠道:“咱們與太醫院本就是因利而和,又因利而散,不過常理。是咱們身份立不住,年紀又太小,所以白叫人看輕,以為能利用。”

林黛玉壓住心中的氣惱和失望,思索道:“今日與白院使表明了態度,將來上皇怪罪,他必不遺余力的把責任往咱們身上推。咱們沒了爵位事小,只怕上皇借機牽連到父親與義父義母身上。如今看來,白院使是心機深沉,善於體察宮中之意,又不擇手段的人,他為了保全自己,很可能故意討好上皇。”

謝家比林棠想象的要好得多。謝家的子女能學的,她和黛玉也全都能學,毫無藏私。太太和二嬸子格外尊重她們,姊妹們也很好。白院使遞帖子求見,太太並不問緣故,便專指出一處外書房給她們見人,還說往後在謝家,這裏便隨她們用。

“太醫院不等到實在包不住火,必不敢讓宮中知道,咱們至少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林棠起身。

“種牛痘到症狀結束只需不到十日,咱們現在去找太太。”她叫上人,帶著林黛玉就去找梁月安。

梁月安出身仕宦大族,自小飽讀詩書,深明禮義,又隨父母各地調動,身為長女,教導家中弟妹,見識並不居於內宅之中。

與謝雲正成婚後,她上侍奉公婆丈夫,下撫育子女,無不做得盡善盡美。又因謝家家風,男子若三十無子,方可納妾,夫妻之間沒有姬妾,她與謝雲正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她常與謝雲正商議家中之事,謝雲正也不避諱把朝堂上的事告訴她,讓她知曉情勢變幻。

年近四十,梁月安逐漸察覺,那些在朝為官的大人們,有時候還不如她活得明白。但世俗不許女子出門拋頭露面,女子要賢良淑德,溫婉端莊,在家依靠父兄,出閣依靠丈夫兒子,若無男子支撐,便無法在世上立足。

反觀男子,不拘出身來歷,只要學得本事,文能科舉入仕,武可上陣殺敵。妻子不賢,便能休妻再娶。男子不納二色,能贏得交口稱贊,但女子略有不甚,便於名節有虧。

聖人說,“良才善用,能者居之”,世上為男者其實不如女子多矣,可即便是宮中自小受各位大儒教導的公主,也不如一個草芥出身的男子能掌實權。丈夫不如妻子的也多了,但幾乎沒有女子能越過她的丈夫,真正成為一家之主。

三從四德、男尊女卑、夫唱婦隨,這些也都是聖人之言。

聖人們是認為女子非人,還是認為不論本人能為如何,女子就該比男子低上一等?

還是說……因為“聖人”們都是男子,所以才不顧彼此,說出這些前後矛盾的話?

想得越多,梁月安越覺得無力。

她從未把她思考過的這些告訴過任何人,包括她的丈夫謝雲正和她的四個子女。

梁月安知道,女子在世上想要過得好,夫家和丈夫的選擇是重中之重。

正是因父母將她嫁到了謝家,她才不似有些女子——比如皇後娘娘——過得看似尊貴,實則內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或是如她認識的幾個女子一樣,被夫家公婆丈夫拿住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處,幾乎明目張膽的折磨。

所以她教導女兒們,不管在學裏學了多少男子該學的道理,也要表現得溫婉賢良,還從宮內請來嬤嬤們,讓她們學後宮陰私,人心叵測,又早早給大女兒選定了自家堂侄做夫婿。

梁家雖不同謝家一般,子弟幾無蓄姬納妾者,但清兒未來夫婿公婆的人品她都信得過,清兒真受了委屈,爹娘兄嫂也會護著清兒的。

還有二弟妹的娘家顏家也是極好的人家,明哲那孩子如此出息,兩家雖還未定準,但她與二弟妹心中皆有了默契,若兩個孩子合得來,將來給她們定親成婚自是順理成章。

可惜她看得出來,沁兒對明哲並無超出對兄長的喜歡,明哲對沁兒和對年節裏見的別家親戚的姊妹是一樣的,謙恭守禮至極。

她本以為是兩個孩子都還沒開竅,可她兩個新閨女來的第一日,她便發覺明哲看玉兒的眼神不一樣。

原來這孩子的緣法竟在這裏?

但明哲若真對玉兒有意,只怕這樁婚事……不是那麽容易的。

林家無子,棠兒終究非林大人親女,或許林家已有默契,是想讓玉兒招婿傳嗣。

明哲是二弟妹兄嫂的長子,十三歲的秀才,如何能到人家為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