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作曲家

李瑤林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幻想,老實挑選系統給出的獎勵。

她先研究了一下“海洋水族館”。

誠然,人們來到海邊,除了沙灘項目,首先想到的就是海洋主題公園。因為生活在海裏的海洋動物可不是那麽容易看到和接觸的,所以各大海洋世界的存在就滿足了人們的好奇之心。

李瑤林也想要一座海洋水族館,但她想到這個建築面積只有1000平方米,作為水族館來說,太小了。

水族館需要有供遊客活動的區域,也需要有能讓海洋生物活動的超大水箱。留出人類活動區域後,剩余這點地方,哪怕只養皮皮這一頭白海豚,對方也會嫌這兒小,活動不開來,遲早給整抑郁了。

就算隨著海神滿意度的增加,這座“特殊建築”也能擴張,可按海神滿意度的上限為100計算,現在的滿意度已經達到60,也就是說,只剩40點滿意度可以刷,這座水族館可擴張的面積也就4000平方米。

總共只有5000平方米的海洋水族館,連C隆海洋王國面積的千分之四都不到。

而且,哪怕只有1000平方米,行舟島也已經沒有位置放水族館了,倒是可以放到文創產業園去。

可行舟島周圍的海域就很適宜海洋動物們生存,她為什麽要多此一舉讓它們到水族館裏去生活呢?

所以她首先就排除了這個選項。

再看“古建築遺址”……

它看起來跟“海洋水族館”“海洋生態走廊”格格不入,可仔細一琢磨的話,它也不是不能成為濱海旅遊文化中的一部分。

例如,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就十分出名,世界各地的海域都有發現海底遺跡的事例,所以如果將這個“古建築遺址”放置在行舟島周圍的海域,也能成為吸引遊客的特色景點之一。

只是它不太便利的地方除了會引來考古界的關注、重視之外,遊客也需要通過潛水這項活動才能一睹它的真容,這將會篩掉大部分遊客。

最後,李瑤林的目光落在了“海洋生態走廊”上。

“生態走廊”與“生態廊道”有些接近,而後者往往是指“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將兩處生態系統打通”的概念。就好比一個魚缸養著金魚,另一個缸種著水草,在它們之間建一條廊道,金魚就能到水草豐盛的地方生活,而水草的種子也能到另一個魚缸紮根生長。

所以李瑤林並不清楚這個“生態走廊”是否指某個通道。

但行舟島的海域本就是開放的,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況且系統說這是“特殊建築”,既然是建築,那大概率不是那種類似“河西走廊”的廣義上的“走廊”,而是狹義上的走廊。

李瑤林說:“我選‘海洋生態走廊’!”

“島主決定了嗎?”

“決定了。”

要是猜錯了也沒關系,她都能造出海底酒店了,還怕打造不出別的海底建築嗎?有了海洋建材專區,她要買什麽海洋工程建築材料買不到?

龍宮什麽的,她可以自己造!

系統的獎勵怎麽看都是穩賺不賠的。

李瑤林果斷地做出選擇後,“海洋生態走廊”就進入了她的資產裏,她點開一看,還真讓她猜對了,這“生態走廊”真是一條走廊。

當然,也可以說是一條由有機玻璃打造的全透明隧道。它呈T字型,高度為3.5米~5.5米,中間的走廊長100米、寬5米,左右走廊皆長40米、寬4米,而左右走廊的盡頭各有一個半球形的空間,面積為90平方米。

李瑤林算了下,發現這個走廊的平面面積剛好1000平方米。如果將它放置於海底,還得額外建一條通往海底的通道。不過問題不大,這些材料可以從建材專區購買。

李瑤林猜測這條走廊跟人魚廣場、燈塔一樣具有特殊的屬性,系統沒提,也只能等她自行去挖掘了。

李瑤林問:“小魚,這次‘海洋生態走廊’的擇址,你有什麽建議嗎?”

小人魚回答說:“島主想安置在哪裏都可以哦!”

李瑤林點點頭,說:“那看來它的特殊屬性是不管在哪個方位都能發揮出完美的效果。”

小人魚:“……”

好家夥,原來島主剛才是在套它的話呢!

考慮到船只對海底建築的影響,李瑤林將它建在比較深的海域,西邊的海域坡度比較小,並不合適;北邊是保護區,也不合適;東偏北方向是碼頭和航道,船只來來往往,並不安全;南邊是海底酒店,離得近了,海底酒店住客的隱私就無法得到保障。

思來想去,唯有東偏南方向,第三個潛水點附近合適,且這個面積大小,壓根就不會對1海裏外的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產生影響。

選好地址後,李瑤林又修了條通往這個走廊的路,因路在島上、走廊在水下十米處,所以得修一條樓梯,樓梯也是5米寬,不過兩邊各修了條上下的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