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掃墓(一)

荊州那邊有個說法,男人死了的話,遺孀是不能送葬的,怕死者舍不得自家媳婦,魂魄不走。所以許氏當年沒有送葬。

所以顧元信,是徐叔陪著顧馨之送上山的。

這會兒,顧馨之跟徐叔對著荒山野嶺,大眼瞪小眼。

許氏有些著急:“你們趕緊想啊,這怎麽會記不得了呢?”

徐叔慚愧不已:“都怪奴才。”他用力拍腦袋,“再讓奴才想想!”

顧馨之忙讓振虎制止他:“不怪你,當年我爹走的突然,我跟娘光顧著哭,全靠你一人忙活下來……我記得你當時還發燒了,記不住也正常。”

徐叔眼眶霎時泛紅:“奴才這條命是老爺救下的,如今卻連老爺的墓地都記不住。”

許氏跟著紅眼:“不怪你,當年也是多得你幫忙,元信哥才能得以安息……”

眼看其他人也要跟著哭,顧馨之頭都大了,胡亂指了個山頭問:“徐叔你看看那兩座山,像不像我爹的青龍白虎?”

這年代的風水先生看墓地,講究什麽左青龍右白虎、背山面水之類的。京郊周圍帶水的地方,基本都被權貴包圓了,剩下定點地方,也多是各村盤踞。顧家當時沒法,只能往遠了找。

背山面水不好找,找幾個山頭充當青龍白虎,還是可以的。

顧馨之這麽一說,徐叔急忙抹了把淚,瞪大眼睛去辨認。

“這……”徐叔有些遲疑,“看著不太像。奴才記得,老爺那山頭,大都是刺槐跟黃楊,這片柏樹多,應當不是。”

顧馨之本就是隨口一說,也不在意,只以手當檐,環視四周。

這片都是丘陵山脈,連綿起伏,望不到頭。得了幾場春雨,山上綠意盎然,若在晴天自是一番美景。

可當下,烏雲壓頂,空氣濕悶,一股子風雨欲來的味道。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前幾日晴朗的天氣讓她抱有僥幸心理了……幸好她讓人帶了鬥笠蓑衣。

旁邊的許氏也跟著看天,惶惶不安道:“這看著就要下大雨了,怎麽辦啊?”

話音未落,豆大的雨滴就砸了下來。

顧馨之:……

奴仆們迅速翻出鬥笠蓑衣,一一穿好。

徐叔頂著驟雨大聲問:“姑娘,奴才瞅著那邊的林子比較像,我們再往前走走吧?”

顧馨之抹了把臉上的雨滴,沒好氣:“這麽大雨,走什麽走,回頭,去方才那村子裏歇歇腳,等雨停了再說。”

許氏、徐叔還想再說話,顧馨之擺手:“什麽時候掃墓都一樣,不差這一天半天的,要是你們淋壞了,我才頭疼。”

許氏一想也是,嘆了口氣:“也是,活人比較重要。”

徐叔眼眶發熱:“奴才幾個是三生有幸,能得主子這般照護。”

其他人亦是一臉感動。

顧馨之:“你們跟著我吃飯,我不照顧誰照顧?別說廢話了,趕緊躲雨去。”沒看雨嘩啦嘩啦的嗎?

大夥這才行動起來,上車上馬,往之前經過的村落走。

半個時辰後。

顧馨之與許氏一起坐在裏正家堂屋裏,捧著粗瓷大碗邊聽裏正介紹村子周圍的情況。

因有蓑衣鬥笠,加上坐在馬車裏,她跟許氏、莊姑姑等人都沒淋著,倒是騎馬、趕車的那幾個,一身都濕透了。

顧馨之進了村,便讓人問了裏正家,直接驅車過來,送上一兩碎銀後,借裏正家給自家奴仆換身衣裳,還勞煩裏正家人給熬上一鍋姜湯,讓大夥都喝一碗。

這不,她捧著的粗瓷碗裏,就是剛熬出來的姜湯。

“……東面那邊山上都是柏樹,一大片一大片的。”裏正說話帶著點口音,“我們村每年都去那邊砍些回來,打家具做小物件啥的,都合用呢。”

顧馨之問:“叔,您知道哪兒有刺槐、黃楊的嗎?”

“有啊,往西北邊去,離這兒遠著咧,走路得個把時辰。”

顧馨之幾人面面相覷。他們這是……走錯道了?

剛換了衣衫過來的徐叔頓時汗顏,顧不上姜湯,立馬轉向裏正:“我們正是要去這邊,裏正大人可否跟我們說說在哪個方向,如何過去?”

裏正自然不會隱瞞,一五一十地跟他解說:“從西邊出咱村,走大概兩裏路,有座廢棄的山神廟……”

顧馨之搖了搖頭,朝莊姑姑丟了個眼神。後者意會,端了碗姜湯遞過去。

徐叔朝她拱拱手,接過來,邊喝邊聽裏正說話。

有徐叔問路,還有莊姑姑在旁邊仔細聽著,顧馨之放心的很,索性轉回來聽許氏跟裏正夫人聊天。

“……清明雨少說下大半個月的,有一年下了一個多月,今年算好的了。”

許氏細聲細語地:“可不是,前幾天還晴了幾天,好歹是曬了幾回衣服,不然就要換不過來了。”

“對對對。我那孫兒跟泥猴似的,要不是他娘盯著,指定現在就得光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