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拈花惹草

一夜安眠。

第二日, 還沒等許氏給自家閨蜜寫信,那徐阿姨倒是先給他們送信了。

這位徐阿姨,約她們去城西的金華寺, 參加浴佛節。

許氏“哎喲”一聲:“最近忙著制香雲紗,都把這個給忘了。”

顧馨之不信佛, 對這個節日很是陌生, 遂問許氏。

許氏笑呵呵:“浴佛節就是佛誕日,每年四月十五舉行。持續好幾天呢。”

顧馨之詫異。佛誕日她知道啊,但那不是四月初八嗎?她能記得這個,還是因為傣族的潑水節呢。看來,這又是兩個世界的不同之處。

“那浴佛節有什麽講究嗎?”她問道。問完她就覺要糟, 趕緊去看許氏。

許氏卻沒有察覺:“倘若是去寺廟,大都會舉辦洗塵法會, 我們普通人家可以煮點烏飯送親朋好友, 保大家強身健體、百病不生……以前你還小,等你大了點, 你爹又一直在戰場, 我不好到處亂跑, 都是做點烏飯了事……這回帶你去開開眼界。”

顧馨之眨眼, 撒嬌道:“娘最好了。”

“那是當然……現在得趕緊讓人準備南燭葉,你也學起來。以前謝家……以後這些可不能不懂了。”

顧馨之自然滿口答應。

許氏:“得送好幾家呢,你徐姨、張姨、秦姨……對了, 你說,柳山長家送不送好?”

顧馨之想了想:“送吧,畢竟也參加過他的壽宴, 我們只管將心意送到, 別的就不管了。”

“行——哎喲, 還有謝家和陸家。”

顧馨之擺手:“謝家不送,謝家就送謝大人那邊。”

許氏遲疑:“不好吧?”他們往後還得結親呢。

顧馨之:“我們的交情只論謝大人那邊的。他自己都別府獨居,我們就當他們分家了。”

許氏:“……也對,聽你的。”她也不想跟那邊來往。

事情就這麽定了。

南燭葉,糯米,能裝飯的大匣子,送的時候也不能光只送飯。反正都是要泡糯米,顧馨之便讓多泡一點,順便做點烏糍粑。

轉天,倆人便帶著人剁南燭葉、泡糯米。烏飯留著明天出發前蒸,糍粑倒是提前就開始做。

蒸熟的糯米搗爛,裹上花生餡、或紅豆餡,捏成團,再滾一層炒熟的耨米粉,糯米糍粑就成了。

當晚早早歇息,第二天天不亮爬起來,這邊梳洗完畢,廚房那邊的烏飯也煮好了。

一匣子擺上一份烏飯,一份糯米糍粑,再添上些許新鮮瓜菜,禮兒便齊活了。

安排人趕早送出去,顧馨之則收拾妥當,在天現魚肚白時,跟著許氏出發,前往城西金華寺。

眼睛都快睜不開的顧馨之再次發誓要努力掙錢。

一路搖搖晃晃,終於趕在金華寺洗塵法會開始前抵達。

徐姨特地等在寺外,接了她們便匆匆入內。

徐姨也不光邀請了她們家,另有一家同行。人太多,加上法會要開始了,幾人草草行個禮,便進了場。

浴佛法會在正殿前舉辦。

浴佛節是佛家大節,信眾大都不會缺席,加上看熱鬧、求平安的人家,金華寺裏擠擠攘攘,幾無落腳之地。

顧馨之等人也擠在人群中——這還得益於徐姨提前讓仆人丫鬟在前邊占了位。

這等法會大事,全民參與,也就沒有所謂的特權位置,全靠下人占位。

他們一行剛越過人群站定,法會便開始了。

莊嚴的佛頌聲中,僧眾捧著香,迎出佛像。大法僧率眾僧上香、展具、頂禮跪拜並唱誦。

圍觀信眾雙手合十,虔誠念佛。

顧馨之非常隨大流,跟著大夥一起合十念佛。

她閉上了眼,沒發現徐姨另一邊的婦人暗中打量她。

請佛後是正式浴佛。鐘鼓齊鳴中,僧人將佛像置於金盆中,上香並三跪九拜,繼續唱誦經文。唱畢,大法僧上香叩禮,然後領著大眾同唱《佛寶贊》,接唱《贊佛偈》。[注①]

顧馨之哪裏會這些佛經,只得低誦“南無阿彌陀佛”混過去。

唱佛的時候,大法僧還會領著眾人繞佛行走。

明明滿廣場的人,卻能秩序竟然地走出一條長龍。

顧馨之嘆為觀止。

繞佛完畢,大法僧又領著眾人唱念《回向文》、《三皈依》。

顧馨之繼續蒙混過關。

唱畢,浴佛法會便功德圓滿。

眾人隨喜上香,然後自由活動,或到其余大殿進香,或遊覽寺廟,或到素齋堂用些素食。

徐姨拍拍手,拉過顧馨之,道:“我方才看你唱得有模有樣的,你是信眾,會唱那些佛經啊?”

顧馨之赧然:“不是。我就張嘴做做樣子。”

徐姨愣了愣,笑道:“你倒是直白。”

顧馨之點頭:“在佛前哪裏敢打誑語。再說,心誠則靈嘛。”

“沒錯沒錯,我也覺得心誠則靈。”徐姨轉向另一邊,“方嫂你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