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第2/3頁)

大乾朝廷居安已久,而且內部沒比現在的薩國和西國好到哪裏去,再加上連年鬧災荒,國庫更是空虛的厲害,所以當即就同意了和談。

前身姜銳澤,是當朝寵妃姜貴妃的親弟弟,司禮監總管太監姜涿的幹兒子。

承安帝的皇後早在五年前就‘自請’禮佛去了,所以現在統攝六宮的是姜貴妃。

承安帝不愛理政,就將大部分政務都交給了司禮監處置。

承安帝膝下沒有子嗣,平日裏最疼愛的晚輩就是姜銳澤。

可想而知,姜銳澤在大乾是個什麽樣的存在。

從他十二歲起,姜貴妃就想讓承安帝封他做鎮國公,承安帝雖然答應了,但是那些清流宗室卻是怎麽也不肯答應。

理由都是現成的,姜銳澤寸功未立,怎麽能夠封爵,而且還是位列勛爵之首的鎮國公。

好在大前年,在紅龍教亂黨殺入京城的時候,姜銳澤怕死,知道承安帝身邊的守衛是最多的,也怕承安帝出事,就一直寸步不離地跟在他身邊。

後來,亂黨被順利平息,承安帝才借口他護駕有功,給他封了個宣寧伯。

但是姜家人當然不滿足。

然後他們就盯上了這場和談。

於是他們一力將年僅十七歲的姜銳澤推上了這場和談主事人的位置。

在他們看來,這場仗是大乾打贏了,薩國和西國作為輸家,還不是只能按照大乾的意思去簽訂合約。

到時候他們再給姜銳澤安排上幾個靠譜的幫手,就算他什麽都不懂,也能順利地完成這個任務。

有了這份功勞在手,到時候,他們就能讓承安帝給姜銳澤加官進爵了。

而他們給敖銳澤安排的幫手之一,就是現在站在敖銳澤左右的這兩個催著他簽字的金發碧眼的男人。

他們是從歐洲過來的傳教士,在大乾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了。

他們原本在大乾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他們的樣子像極了大乾畫本裏的牛鬼蛇神,所以自然備受大乾人排斥。

直到他們花光自己的積蓄,走通了一個小太監的門路,讓那個小太監把他們引薦給了姜貴妃。

而姜貴妃和承安帝還挺喜歡聽他們給他們講述西方國家的貧窮落後的故事,以及誇贊大乾繁榮昌盛的話,他們這才慢慢地在大乾站穩了跟腳。

這一次,是大乾第一次跟薩國和西國接觸,因為大乾幾乎沒有人精通西方國家的語言,所以姜貴妃和承安帝就把他們派了過來,充當翻譯員。

薩國和西國見大乾派來的官員根本不懂西語,而主導談判的居然是兩個外國人之後,他們當晚就派人敲開了這兩個傳教士的房門,給他們送上了五百兩黃金,並且許諾如果他們能夠在這場和談之中,幫薩國和西國將和大乾的疆域分界線定在阿爾泰山脈,他們就會再送給他們每人送上兩千兩黃金。

要知道大乾朝廷的底線,是將薩國和西國徹底阻攔在阿爾泰山脈之外。

這關乎到這一半的阿爾泰山脈以及附近的山林,將近二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的歸屬。

這兩個傳教士直接就答應了下來。

他們先是把大乾朝廷財政空虛,根本不想跟薩國和西國繼續打下去的事情告訴了薩國和西國的使臣,讓薩國和西國的使臣在談判桌上表現出一副如果大乾不答應,他們就繼續出兵的強硬態度,迫使姜銳澤不得不擔心他們要是談判失敗,回去不僅討不了好,說不定還會被處罰。

緊跟著,他們又派人去居住在阿爾泰山附近的幾個少數民族的族地大肆宣揚說,因為這幾個少數民族在之前的三國大戰之中,雖然沒有幫助薩國和西國,但是也沒有主動出兵援助大乾,所以大乾準備在和談結束之後,就將他們全部抓起來,賣去內地做奴隸,然後封鎖阿爾泰山脈,就跟大乾以往封鎖海面和草原一樣。

聽到這個消息,那幾個少數民族果然大怒,但是他們也還算冷靜,所以第一反應是派人來核查這個消息的真假。

而這兩個傳教士早就在等著他們了。

他們直接找到了姜銳澤,告訴姜銳澤這幾個少數民族早就投靠了薩國和西國,所以聽說大乾準備拿下阿爾泰山脈,就準備連夜逃去薩國和西國,證據就是這幾個少數民族專門派了人過來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聽到這個消息,再一發現他居住的地方果然有這幾個少數民族的探子出沒,姜銳澤大怒,當即下令派兵圍剿他們,結果自然遭到了那幾個少數民族頑強的抵抗。

大乾一方頓時就陷入了困境之中。

因為他們以為薩國和西國是真的不懼怕跟大乾打下去,所以擔心薩國和西國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會趁機再對他們開戰。

到時候他們就要陷入內外交困的情況了。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姜銳澤不得不按照薩國和西國的意思,簽下了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