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這頓香噴噴的燉牛肉燉得非常入味。文哥兒連肉汁都沒放過,一上桌就澆了不少在白瑩瑩的米飯上,保證每一口米飯都被濃郁的肉香裹了起來。

王老爺子道:“瞧你這出息,跟一整年沒吃上肉似的!”只不過嘴裏是這麽說該夾肉該添飯的時候他也一點都不含糊吃得比平時多多了。

一家人吃過飯文哥兒揉著小小的肚子往回走,只恨自己個頭太小肚皮沒他祖父能裝要不然飯桌上比誰吃得多他絕不會輸!

到了晚上,文哥兒的主要活動是陪他二哥和弟弟妹妹玩。夜裏看書要點燈燭,一不小心把書燒著了可得把人心疼死。

一直到第二天睡飽飯足文哥兒才搬出本老丘寫的《大學衍義補》讀了起來。

後世都說“宋明理學”,其實在宋朝大部分時間裏程朱理學都不怎麽興盛朱熹更是一度被斥為“偽學”,常年遭到朝廷打壓。

直至明朝初期朱熹的學問被敲定為科舉指導思想,朱熹等人的理學著作才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每一個讀書人案頭的必備書目。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朝野之中質疑理學的聲音也漸漸起來了。

於是有的人變本加厲維護禮教有的人嘗試探索新的方向(比如後來的王陽明心學)有的人則覺得還探索做什麽這玩意沒救了全部推翻吧(比如後來的楊慎)。

丘濬就是第一種人他不僅想把文風掰正還想把世風掰正,掰正依靠的就是往聖先賢們留下的智慧。

丘濬這本《大學衍義補》裏頭很大一部分內容講的就是“理學行為守則”以及應該如何將它們推廣和落實。

不過丘濬讀的書多百家之學了然於胸書裏的內容除卻這些叫人敬謝不敏的“理學行為守則”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關於社會變遷的思考,尤其是關於商品經濟發展的思考。

只是這些新想法與新思考,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在他浩如煙海的“理學行為守則”裏頭扒拉出來而已。

文哥兒這麽活力充沛的一個人,打開《大學衍義補》一刻鐘後還是被它擊垮了。

字太多,不想看。

比如動不動就來一段啰嗦到跟繞口令似的評價。

比如動不動就引用朱熹的觀點並發表千八百字自己的高見。

這怎麽看?

狗都不看!

老丘啊老丘,你寫的到底是什麽!

如果大明有虐待兒童罪,他第一個去官府告發老丘,絕不允許老丘逍遙法外!

文哥兒皺起一張小臉,不知該如何面對這一大摞厚厚的百萬巨著。要不,每次去老丘家前隨便往中間翻幾頁研究一下,假裝自己讀過了?

這樣做雖然不太誠實,可也比從頭到尾看一百萬字折磨自己要強。

文哥兒想到了這樣一個妙招,頓時又精神抖擻起來了,麻溜把書往中間一翻。

好家夥,這次不是引用朱熹了,而是引用司馬光!

想法一個賽一個封建。

作為懵懵懂懂有那麽一點後世記憶的小孩,文哥兒捧著書左看右看,只看出一個想法:這什麽玩意!

文哥兒沒有辦法,索性從那厚厚一摞書裏抽出另一本隨機翻了起來。

比起前面那些長篇累牘的大道理,這一卷讀起來輕松多了,講的居然全是經濟貿易的事,從歷朝的各種經濟政策講到當朝的經濟現狀!

很不錯,這什麽均輸法……互市法……和糴法……

文哥兒全都——不懂!

不過這不妨礙文哥兒看得津津有味,並把自己弄不明白的部分記下來回頭去問丘濬。

不懂才要學,學了才能懂!

等他掌握了這些古代經濟學名詞,就可以出題去考他身在河北的筆友王文素了!

有了這麽一個考死筆友的偉大目標,文哥兒捧著“市糴之令”那一卷書哼哧哼哧研究起來。

就這麽度過一個艱難的早上,下午文哥兒就把書扔開了,繼續與金生琢磨起全新的建築積木套裝該如何設計。

賺不賺錢不要緊,要緊的是他自己想玩!

轉眼到了旬休日,文哥兒溜達去謝家接受旬考,結果赫然發現三個老師居然都在,看起來還相談甚歡。

這年頭收學生,要麽是學生直接住到老師家裏去,勤勤懇懇地侍奉老師;要麽是隨便掛個名,逢年過節積極寫信問候,見面恭恭敬敬喊聲老師就完事。

像文哥兒這種一口氣拜三個老師,還得自己按時按點上門受教的,著實是不常見。

楊廷和與李東陽便約了今天一起到謝家來,給文哥兒擬個課表,省得文哥兒每到旬休日便陀螺似的瞎轉。

比起謝遷要教的科舉必修課,楊廷和這邊隨意得很,他覺得文哥兒不是非得旬休日過來,平日裏他下衙後也可以與文哥兒手談幾局,指點指點文哥兒的棋藝。

文哥兒有什麽算學上的問題,也可以一並來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