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文哥兒納悶了半天跑去問他爹咋回事。

王華那才是真郁悶。

殿試主考官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大部分活都是臨時組成的殿試工作小組負責。

以前他還在翰林院打雜,參與殿試工作也是只配打雜,比如受卷官(收卷的)和彌封官(密封的)。

讀卷官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十七位讀卷官要在一天之內對三百多份殿試文章進行交叉評閱。

按照殿試文章的字數要求每份答卷約莫一千字左右。

算下來大概就是一口氣看個三十多萬字議論文罷了!

這還沒完等閣老們挑出十二份可以呈到禦前去的優秀考卷,第二天一早還得由讀卷官跪到文華殿內給皇帝把這些文章讀一遍。

要知道十七位讀卷官選的都是出身、職位一等一好的官員為首的直接就是首輔或閣老。

打頭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大多年邁體衰熬個一天已經是極限了,於是到了真正的讀卷環節大多是從末尾資歷比較淺且年輕力壯的官員挑選三四位負責禦前跪讀。

王華橫看豎看,自己雖不算最年輕的(謝遷李東陽都比他稍微年輕一點兒)卻是讀卷官裏最晚入朝的,算下來才堪堪摸到讀卷官資格的尾巴。

年輕力壯√

資歷最淺√

一看就知道是去當壯丁的人沒錯了!

其實當壯丁也沒啥不少人做夢都想要這樣的榮耀。可叫他去當壯丁就算了,怎麽還讓他帶上兒子?

當初聖上召見文哥兒,那也是由女眷帶進宮去的,算不得什麽正經覲見。眼下可是要把這麽個小娃娃夾帶進殿試工作小組真不怕他鬧騰嗎?

就算聖上可以不怕他這個當爹的能不怕嗎?

王華看了眼一臉茫然的兒子稍微解釋了一下。

殿試科舉的最後一道關卡。

理論上來說殿試是不會再黜落任何人的最差也會是個同進士。

他們這些讀卷官要做的,就是先從三百多份答卷裏篩選出十份有資格競爭一甲的好文章等內閣點頭之後再勤勤懇懇地把對剩下那些文章從第十一名排到三百多名。

至於狀元、榜眼、探花到底選誰那是由閣老劃定範圍且由皇帝最終敲定的基本沒他們讀卷官什麽事。

所以他們就是去幹活的!

由於這活不太輕松,閱卷強度很高,忙碌間隙肯定需要有個什麽人來斟茶遞水。偏這麽要緊的地方讓大夥自帶仆從又不適合,所以一般會允許他們帶上自己兒子。

朝廷官員通通都是政審過的,他們的兒子自然比其他阿貓阿狗可靠!

這樣一來,你可以舒舒服服完成閱卷任務,你兒子也可以長長見識,好事成雙啊!

文哥兒聽懂,並且向王華發表自己的深刻見解:“大苦力和小苦力!”

王華:“…………”

真是每天都想揍兒子。

這說的都是什麽怪話!

事實上苦力這詞兒是舶來詞,音譯自單詞“coolie”,由於讀音和含義都和苦力對上了,很快就在廣東沿岸流行開。

只不過這估摸著是許多年後的事了,文哥兒就這麽憑空說出來,王華聽著自然覺得古怪。

幸而這詞很容易意會,屬於一聽就懂的類型,王華也沒追根究底。

王華擡手往文哥兒腦袋上薅了一把,說道:“既然旨意都下來了,那到時你就隨我去一趟好了,左右不過一兩天的事。”

文哥兒以前聽他爹說科舉可以帶小孩兒進去,還覺得挺新鮮,這會兒事情落到自己頭上了,他覺得還蠻有趣的。

既然知道是怎麽回事了,文哥兒也就沒再糾結,沒心沒肺地跑去找老何殷殷叮囑:“可不能趁著我跟著爹忙殿試這幾天揭酸筍蓋!”

這可是他全程跟進、悉心腌制的第一壇酸筍,怎麽能不鄭重地找個好日子、邀上親朋好友一起來嘗嘗!

老何笑呵呵地道:“好,一定等你回來再揭蓋。你就放心吧,多封幾天肯定更有滋味!”

文哥兒這才滿意。

王華得知文哥兒急急地跑出去,竟是為了他腌的那一壇子酸筍,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麽好。

算了,心大點也挺好,總比得知自己要去禦前露個臉就兩股戰戰要強。

轉眼就是三月十五了,光祿寺和鴻臚寺已經提前一天布置好考場,由禮部官員把考生按照單雙號從左右掖門引入紫禁城。

文武百官和平時一樣分列兩邊,穿的全是正兒八經的朝服,一個兩個都拿出了最好的儀態,力求給未來同僚們樹立一個好榜樣。

殿試當天基本沒讀卷官什麽事,文哥兒仍是在家玩。

這兩天他從謝豆那裏得知他哥謝正也會去,再找李兆先一問,李兆先也要去侍奉李東陽!

這下文哥兒更不擔心了。

敢情去的全是老熟人,就是換個地方玩耍而已!

結果第二天還沒到五更天,文哥兒就被他爹從被窩裏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