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接下來文哥兒都待在家裏沒出門連翰林院都沒去,專心陪著家中兩老以及底下的弟弟妹妹玩兒。

地震過了兩日,金生才從家中回來。

文哥兒從他嘴裏知道城外的情況果然更糟糕,新建的房舍還好老舊的茅屋泥房那是一震就倒。

他們家也倒了兩間房二叔想把書救出來跑晚了,腿被倒下來的書架壓傷了家裏一通忙亂。

他們回去時正好聽到他二嬸嚎哭得那叫一個大聲整村人都被她哭得心裏難受。

好在大夫說腿能救回來,不然腿瘸了那是一點指望都沒有了。

金生母子倆在家裏幫了兩天忙,上下齊心把家裏收拾停妥了還幫著老太太臘了三只被壓死的雞,才給家裏留下錢銀回城來。

近來天氣這樣冷他們家這種擠擠還能住下人等重建的還好,那些家裏全倒了無處可去的人家可就遭殃了,也不知有沒有親友鄰裏願意收留他們。

不幸中的萬幸也正是隆冬臘月大家都備足了糧,地裏的糧食也早就收完了要不然這麽冷的天還要餓肚子可真叫人不知該如何應對好。

文哥兒聽了金生轉述的情況想起冬至才去過的那個農家小院。

對於小老百姓來說幾間屋子幾畝田便是他們一輩子的安身立命之所。但凡來點天災人禍把這點東西奪走,對他們來說都無異於滅頂之災。

金生見文哥兒面帶憂慮反過來勸慰道:“祖母本就有心把那兩處破落舊屋改成亮堂些的瓦房這次正好可以下定決心把它拆了重建。”

其實這次是不想拆也得拆老房子倒得老嚇人了。

還好他們家大部分房子都是幾代人攢錢建起來的磚瓦房不然可能根本扛不住這輪地龍翻身。

金生二叔傷了腿,家裏又塌了兩間老房子,方方面面都得花錢,金生便把錢都留下了。他和文哥兒交待了錢的去處,又保證道:“我會把錢還上的。”

文哥兒倒也沒說“不用還了”之類的客氣話,只說道:“不著急,慢慢來就好,反正我也沒什麽要用錢的地方。”

他就是單純興致來了愛把錢拿出來數一數,平時是真的沒處花錢。

金生點點頭,嘴上沒說什麽,平時卻愈發寸步不離地跟著文哥兒,每每文哥兒還沒說要什麽,他就直接給文哥兒遞上了,照料起文哥兒來不可謂不盡心。

這樣他也還覺得不夠。

因為文哥兒和一般小孩兒不一樣,文哥兒真正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並不多,頂多只是出去別人家做客時需要他們跟緊些罷了。

文哥兒更多的還是帶著他讀書。

算下來還是他白賺了接觸這麽多書和這麽多好老師的機會。

金生夜裏思來想去,覺得自己也只有把書讀好,爭取能跟著文哥兒考個功名,努力成為文哥兒的左右臂膀。

那樣才能對得起文哥兒對他的許多的好以及給他的許多的機會。

小孩兒還算是比較安寧的。

這個臘月文武百官都忙翻了,都忙著跟進這次地震引發的諸多變故。

連王華這個翰林官都是早出晚歸。

等王華肉眼可見地閑了下來,文哥兒才纏著王華問起朝中的事。

京畿地震倒是還好。

別處救災還可以仗著天高皇帝遠弄虛作假,變著法兒從中撈錢,京畿一帶可是天子腳下,誰敢亂來可是要掉腦袋的。

朝中上下一心的情況下,安排賑災事宜來可不都要多迅速有多迅速、要多盡心有多盡心嗎?

辦正經事的同時,朝中諸臣還輪流遞了一輪辭呈。

尤其是內閣幾位閣老以及六部諸位長官,全都爭先上表說“最近這些災異都怪我厚顏無恥地占著現在的位置,您把我撤了吧”。

這可是古代官場的一道特殊風景線。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講究“三辭三讓”。

比如上頭給升職時你得上書表示“我不配我不要”,來回推辭個幾次才接受。

再比如官員辭職的時候上頭必須再三挽留。

哪怕真的要批準官員致仕回老家,也得來回走幾次挽留流程,做足了不舍的姿態才忍痛把人放走。

要是你一辭職皇帝就批準,說明皇帝對你已經很不滿了!

當初王恕就曾經對著憲宗皇帝辭職好幾次,有次憲宗皇帝實在不耐煩了,“不經意”地往他辭呈上批了個同意。

王恕只得懷揣著滿心憤懣卷鋪蓋回家去,直至朱祐樘登基才被請回來坐鎮吏部。

現在能身居高位的,一個兩個寫乞避位奏疏的經驗都不少,寫起這玩意來簡直不要太熟練。

個個都排在劉吉後面及時遞上詞藻優美、語句工整的完美奏疏,爭取不做最後一個交卷的人。

這麽多位高權重的大臣一起表示要引咎避位,朱祐樘肯定是不能批的。

相反,他還要誠摯地對他們進行挽留。

畢竟要是一下子少這麽多人,朝廷還怎麽運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