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王華他們這些常年被文哥兒說得一愣一愣的人還好諸讓是第一次接受文哥兒的話癆洗禮。

他就沒見過這麽能說會道的小孩兒。

而且瞧他這熟練勁,竟是脫口就能說出不少陸遊的詩。

不愧是人人交口稱贊的小神童。

諸讓笑道:“你這番感悟若是寫成文章,怕是又要讓京師人人傳看了。”

大過年的,哪怕是窮人家平時舍不得吃的葷菜也會咬咬牙給家裏買上一點更別提長安街上這些有頭有臉的人家了。要是有這麽一篇文章下飯少不得要多吃兩大碗!

諸讓便慫恿文哥兒回去寫文章。

文哥兒想到很久沒給李東陽交功課了,又聽諸讓由衷地誇贊他的想法立刻樂滋滋地應下此事高高興興地寫文章去了。

王華見文哥兒一有主意就坐不住,二話不說就要跑回去研墨鋪紙寫文章,不由搖著頭說道:“你別誇這小子你一誇他就得意得不得了,尾巴都得翹上天去。”

諸讓道:“若不是文哥兒這般伶俐可愛我也不可能違心誇他。我要是有你這福氣,一準年年在大門口放最響的鞭炮。”

兩親家坐一起推杯換盞,不時也帶王守仁喝上一兩杯,瞧著很是融洽。

文哥兒中午吃了碗長壽面意識到自己已經是聰明絕頂的王六歲了午後給文章收尾時便署名為“王六歲”算是給自己邁入六歲的第一天留下了第一篇諧趣小散文。

文哥兒自然是先在家裏分享了一圈等王華他們挨個點評(誇獎)過了才興沖沖跑去李東陽家交作業。

過年期間李家客人也不少,不過文哥兒算是李家常客還是李東陽的學生大夥自然都是認得的見了他皆是笑臉相迎。

文哥兒得知李東陽在書房見客本有些踟躕,等聽說是李東陽的另一個學生羅玘,便又放下心來。

這是熟人了,今年剛出孝期除服回翰林院,雖不像和王鏊他們那麽熟稔,平時見了面也算是友善。

文哥兒跑去李東陽書房敲門。

李東陽知曉是文哥兒來了,笑著招呼道:“進來吧。”見文哥兒推開門走進來,一張臉蛋兒被風吹得紅撲撲的,李東陽邊讓他到爐邊烤火邊感慨,“你們這些小孩兒就是不知冷熱,大冬天的一天到晚在外面瞎跑,我們可恨不得天天圍在火爐旁。”

文哥兒在外面不覺得冷,進了暖烘烘的書房才察覺外頭刮的冷風確實很不友善。他邁開腿跑過去擠在李東陽師徒倆中間坐下,圍著燒紅的炭火取暖。

李東陽問:“怎麽得空跑過來了?”

文哥兒便把諸讓來訪的事兒給李東陽講了,說他們聊著聊著聊出了一篇新文章,他寫好後就立刻過來交功課了(絕口不提自己已經在家裏分享過一圈)!

李東陽來了興致,樂道:“行,拿來給我看看。”

文哥兒麻溜掏出帶過來的文章給李東陽看。

這一看之下,李東陽更樂了。

想想文哥兒剛讀詩時便注意到楊萬裏的“嚼作雪花聲”,這會兒讀的書多了,更是直接寫出一篇細述陸放翁有多會吃的文章來。

這小子甚至還在文章中闡述他平時愛掛在嘴邊的養生理論,諸如“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之類的。

李東陽無奈地嘆了口氣,瞅著文哥兒說道:“以後讀你的文章,可得先備好吃食才行,你文章寫得我都看餓了。”

文哥兒道:“這可不能怪我,都怪陸放翁!”

李東陽哈哈一笑,又把文章遞給羅玘,讓羅玘這個當師兄的給點評點評。

羅玘寫文章那可是丘濬都贊不絕口的,因著會試是李東陽取的他,如今才與李東陽有了師生之誼。

他平生酷愛讀書,當初丘濬要把國子監的南籍監生都攆回南邊去,就是他跑去反復找丘濬求情說“我不是不想回去,只可惜沒能把國子監的藏書看完”。

這理由戳中了丘濬的心窩,破例把他留在了國子監。

羅玘早就對文哥兒這位小神童聞名已久,可惜文哥兒這大半年來都在陪著丘濬修《成語詞典》,並沒有多少詩文面世。

現在終於有機會看看文哥兒的新作,羅玘自是欣然接過文章,細細地品讀起來。

文哥兒給李東陽他們看文章已經給得很習慣,算下來卻是頭一次給羅玘看,不由邊在火爐上方烤著手手邊期待地看著羅玘。

羅玘在家鄉守孝時便讀到過幾篇文哥兒傳揚最廣的詩文,這會兒讀了這篇逗趣至極的“陸放翁長壽秘訣”,只覺文哥兒的奇思妙想著實非常人所能及。

尋常人讀放翁詩大多只記得“鐵馬冰河入夢來”“家祭無忘告乃翁”等等慷慨詞句,只他們這位小師弟專門去看人吃什麽,連餐後用的乳酪都沒放過!

自唐宋以來,詩家大半分為尊唐派以及宗宋派,有時候兩邊還會打起來——要麽尊唐抑宋,要麽尊宋抑唐,打起架來三天三夜都打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