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丘濬獻書不是第一回 了當初他的尚書之位還是獻《大學衍義補》獻來的,現在他再獻一本《成語詞典》,大夥也沒覺得太稀奇。

成語者,意思是前人習用之古語。

科舉文章本來就追求“代聖人立言”行文自然也更偏愛多用前人成語大多不喜歡求新求異的寫法。

這題目倒是通俗好懂。

大夥輪流翻閱《成語詞典》的定稿發現這不是普通的成語,還是意義完整的四字成語。

許是為了把所有能擬出來的四字成語都寫進去丘濬這次的詞條解釋竟寫得簡明易懂讀來十分地輕松,還貼心地附帶出處方便人自行核查。

這樣一本《成語詞典》,他們看了都想給家中子弟買上一本!

朱祐樘對這本書也很滿意尤其是看到編書者一欄裏還有文哥兒的名字,他就更動了別的念頭。

上次讓錦衣衛收了王家的望遠鏡朱祐樘沒有明文嘉獎想出這玩意來的文哥兒,只因千裏鏡之事目前還不宜擺到明面上來說。

月初知曉這東西的人都被錦衣衛上門叮囑了幾句,目前看來還沒人有膽子往外傳(這過程中還有個官員因為心虛被詐出了貪腐問題來蹲大牢去了)。

朱祐樘正愁沒由頭嘉許文哥兒,這會兒有了現成的理由自然是命人盡快給《成語詞典》開板印刷、刊行天下。

為了這事兒翰林院直接組個臨時編書團隊抓緊時間對這本《成語詞典》進行正式的排版校對。

比如錢福、靳貴他們這些新晉的翰林官就光榮地領取了這次編纂任務。

丘濬和文哥兒都因為修《成語詞典》獲得了豐厚的獎賞。

當然尋常書即使是總編或者單獨撰寫給的賞賜也不會越過修撰《憲宗實錄》那樣的大工程去。

當初丘濬獻《大學衍義補》這麽一篇長篇巨著,朝廷除了給他升官以外便是賞銀二十兩、纻絲二表裏順便挑了個書坊把它刊印成書。

這次獻《成語詞典》賞賜自也沒越過《大學衍義補》太多只是考慮到丘濬已經是閣老了所以賞銀提到了三十兩、纻絲四表裏。至於文哥兒這個全程跟著修書,也付出了許多心力的小孩兒,也被賜了銀二十兩、纻絲二表裏!

一開始劉健等人還認為給文哥兒的賞賜太豐厚,等聽朱祐樘說還把獻上千裏鏡的功勞算在裏頭了,他們便都同意了。

短短一兩個月內,文哥兒就入賬三十兩!

甚至還賺了兩匹纻絲!

公費出書還有賞賜拿,文哥兒自然是高興的。

別看這賞賜可能比自己去印書賣要少賺很多錢,可這公費出書就等於得了官方認可,以後算是履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世上不知多少人想花錢買名聲、買政績,可惜有時候可能散盡家財都買不來!相比之下,少賺點銀子又算什麽損失?

文哥兒喜滋滋地親自抱著兩匹布去尋他娘,讓趙氏給家裏每個人都裁一身衣裳,纻絲不夠使的話掏錢補上。反正他現在可有錢了!

本來趙氏有點愛惜這禦賜的纻絲,不太舍得把它全裁了,等王華把自己早前得的纻絲也拿出來讓她按文哥兒的意思找裁縫上門,她才依言照辦。

文哥兒才六歲就得了這麽多賞賜,難道還擔心以後沒機會再獲賜這麽區區兩匹纻絲嗎?

這就把它裁了!

很快地,王家上下都得了件禦賜纻絲裁的衣裳。

樂得王老爺子又出去串了幾天門。

連趙氏和岑老太太也忍不住去赴了幾次宴。

哪怕是最內斂、話最少的王守儉,也會在和友人們聊天時十分矜持地提上一句:“我弟弟送的。”有人再問為啥送,他才慢條斯理地講這是文哥兒憑本事得來的禦賜纻絲,給家中兄弟都做了一身。

友人們:呔!

被他秀到了。

這可真是別人家的弟弟!

反觀自家弟弟,不提也罷!

人比人,氣死人呐!

一時間,京師不少人都萌生了回家揍人的想法——有想打孫子的、想打兒子的、還有想打弟弟的。

唉,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文哥兒一到手就把纻絲霍霍光,還穿著新衣裳跑去和丘濬得瑟了一圈,說自己已經用光光了!

丘濬治家一向以勤儉為本,不到必須裁新衣的時候堅決不裁,不太能理解文哥兒剛拿到賞賜就要用光光的壞習慣。

不過等文哥兒走後,丘濬沉吟片刻,也讓吳氏把纻絲拿出來給一家老小都裁一身新衣。

左右他得了那麽多布匹,與其一直擺著,倒不如物盡其用。

六月初王守仁等人的入館考試也出結果了,今科士子毛澄等人被選為庶吉士,王守仁也在名單之上。

這下子他們父子三人早上可以結伴去翰林院報到了。

今年負責給庶吉士們教學的是李東陽和另一位翰林院侍讀學士,都是老熟人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