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朱厚照聽出文哥兒的言外之意不高興地道:“他們敢?!”

文哥兒道:“你都要打他們的財產和家人主意了,有什麽不敢的?殿下難道不記得那麽多‘匹夫一怒,血濺五步’的事嗎?你既然要把別人在意的一切都奪走,別人自然就不會敬你這個太子。”

朱厚照一臉郁悶:“那為什麽漢武帝可以?”

文哥兒道:“殿下讀了那麽多史書當真不知道這樣做帶來了什麽後果嗎?”

漢武帝開疆拓土、平定外患的功勞無疑是極大的可以說是給後來的昭宣之治奠定了安穩發展的基礎。可對於明朝來說目前草原上並無大患,海上也並無強敵他們目前還不需要發布這種刮地皮一樣的緡錢稅要求所有百姓上交固定資產中的12%乃至於24%作為稅收,甚至還鼓勵百姓之間相互告發!

非戰時期要把這種激烈的搜刮政策執行下去,很難想象底下的人會怎麽操作。

興許最後只便宜了那些始終不用交稅的人。

至於朝廷嘛那當然是挨最多的罵、拿最少的錢,妙哇!

文哥兒又問朱厚照:“殿下知道幫漢武帝執行這一政策的張湯是什麽下場嗎?”

朱厚照不吭聲。

他當然記得張湯是什麽下場《告緡令》就是他在酷吏列傳裏看到的。

酷吏能有什麽好下場。

文哥兒笑道:“張湯那會兒多風光啊,按《史記》的說法是‘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於湯’,漢武帝選丞相都是拿來當擺設的什麽事都和張湯商量著辦——後來怎麽樣想必殿下也都知道了。所以殿下想讓誰當你的張湯?”

晁錯、張湯都不過是皇帝手裏的刀皇帝想要什麽樣的結果他們就怎麽去做事。

只是自古以來當刀的都沒什麽好下場罷了。

對皇帝來說既然你已經不好使了那換個人使就是了你做的事又算不得沒人能替代,用不順手了我就換!要是事情兜不住了還能把刀扔出去說“不是我的錯都是這把刀幹的”。

朱厚照答不上來一臉的郁悶。

這樣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要怎麽樣才行!

文哥兒道:“真要這麽容易的話,天下為什麽會分分合合?”他盤腿坐在朱厚照對面給他重溫畫過的大餅,“所以我才說要培養足夠多的專業人才來發展一些新興產業,既不與現有的行當爭利,又能填補國庫的空虛。他們如果想要進這些新興產業分利潤,就得主動按照我們擬定的規則來行事,久而久之各行各業便會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蓬勃發展,國庫收到的稅錢也絕不會少。殿下,竭澤而漁並不是最好的做法。”

這次人家肯出錢支持,你就惦記著直接把人家的錢全搶了,下次人家哪裏還敢給你掏錢?

如果在你這裏注定是討不了好的了,那我不如帶著全部身家投敵去,那樣還能占個從龍頭彩!反正誰當皇帝都是三拜九叩喊萬歲,咱喊誰不是喊啊?

朱厚照哼哼唧唧地說道:“真要能發展起來,孤才不帶這些家夥賺錢!”

文哥兒倒也沒有非帶上誰一起幹的想法,對他來說只要能把事情辦成就好,誰賺錢不是賺?他沒再多勸朱厚照什麽,捧起桌上的茶悠悠然地喝了起來。

朱厚照也跟著喝起了茶,喝著喝著忽又轉頭對文哥兒道:“孤不會讓你當張湯的。”

文哥兒沒搭理他,繼續喝自己的茶。

這種事也不是你一個太子或者皇帝說不讓就不讓的,想要真正做點事難免就會得罪人,得罪的人越多被罵得就越狠,這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好在大明朝廷對文官還挺好,當官的致死率不算太高,他不管幹了啥出格事都還能可著勁造作許多年。只要做好了隨時滾回老家(或者被踢去邊遠地區)的心理準備便沒什麽好發愁的,該吃吃該喝喝該幹啥幹啥。

朱厚照見文哥兒根本不理會自己,越發地郁悶了。

他遇事是很喜歡找文哥兒商量,什麽事都想聽文哥兒的意見,可他以後絕對不會讓文哥兒當晁錯和張湯!

不就是辦個學校嗎!

這點事有什麽難的!

朱厚照氣呼呼地叫人磨墨,決定當場寫信送回京師去,讓朱祐樘給他安排個地方辦學。這樣等他們回到京師後馬上就可以著手建新學校了!

江南這邊的籌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京師那邊也終於收到朱厚照準備重建南京皇城的消息。

最先知曉的當然是朱祐樘,因為朱厚照第一時間就寫信給他自誇,看得朱祐樘一愣一愣的。

當真有辦法不勞民傷財就把南京皇城修整起來?他有些拿不定主意,拿著朱厚照的信看來看去,也不知該不該馬上找謝遷他們討論此事。

沒等朱祐樘猶豫出結果來,南京戶部尚書王軾也代表南京諸官上書說明這個計劃,在奏本上言明已經有不少人主動來咨詢此事,如果朝廷同意的話應該真的能把南京皇城修復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