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楚溪客在畫手抄報。沒錯,就是小學生每逢節日必留的作業之一——主題手抄報。

不過,楚溪客這個不是為了節日而準備, 而是想正正經經當做“報紙”來發行的,名字就叫《長安食錄》。

“我要把它做成一份長安美食地圖, 集‘網紅探店’、‘美食上新’、‘食肆評價’、‘品評專欄’、‘商務推廣’於一體, 無論長安城的百姓,還是南來北往的客商,一份《長安食錄》在手,不愁找不到好地方吃飯!”

楚溪客一邊東塗塗西抹抹一邊喜氣洋洋地碎碎念。

鐘離東曦敲敲他腦門:“小腦袋瓜裏怎麽裝著這麽多新奇主意?”

楚溪客還來不及得意, 又見他看了看手抄報,笑道:“就是畫技差強人意了些。”

“這是差強人意了‘些’嗎?明明是差強人意了特別多!”

楚溪客大方自黑, 同時毫不手軟地把那個應該是菜品的地方塗成黑黑一坨:“我就是先打一個草稿,回頭讓阿爹幫忙謄一遍。”

“我來吧!”鐘離東曦主動接過這個任務, 不過是想和他多一些相處時間。

楚溪客自打從牛角尖裏鉆出來之後,心態一下子就變了, 至少不會再刻意躲著鐘離東曦。

於是,楚溪客動嘴, 鐘離東曦動筆,兩個人就像一對小學生, 有說有笑地做起了這份手抄報。

鐘離東曦一邊畫, 楚溪客一邊在旁邊吹彩虹屁:“你畫得好快,用色也好看,我看著都想吃了,看來不用等到明日, 今天就能送到書局, 正好能趕上海鮮自助開業!”

是的, 楚溪客之所以選在這時候急急忙忙地編寫《長安食錄》,就是為了給即將開業的海鮮自助造勢。

做宣傳嘛,面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就得有不同的方式。

比如美食街,吃飯的多是平民百姓和來往商戶,大街小巷一吆喝就成。海鮮自助既然決定了走所謂的“高端路線”,自然就不能用這種形式了。

楚溪客身邊的世家子弟不少,姜紓、賀蘭康、楚雲和、鐘離東曦有一個算一個,盡管性格與愛好大相徑庭,但有一個習慣高度一致——

喜歡看報紙,不管是官辦邸報還是私人小報,他們每天都會按時按點地看。

所以,楚溪客才想到了這個法子。

就是吧,官辦邸報都是靠朝廷的財政支持,沒有收益。楚溪客要想發行《長安食錄》,不僅得找私人書局,還得自己搭錢印制。

需要說明的是,《血色皇權》中提到的“書局”不是賣書的商店,而是負責編寫、印刷及發行書冊、邸報的機構。

姜紓名下就有一家書局,原本是姜氏一族負責經營的官方書局,宮變之後就成了姜紓的私產,今上不是沒想過收歸朝廷,但有賀蘭康保駕護航,今上也不好撕破臉,書局就一直這麽低低調調地印刷一些話本、小報之類所謂“上不了台面”的讀物。

“阿翁,我都想好了,雖然前兩期咱們要自己搭錢,但是只要辦得好,以後就能當成期刊售賣,還能通過‘商務推廣’版塊賺到不少廣告費……”

楚溪客試圖說服姜紓。

沒想到,姜紓根本沒有阻止的意思,直接把家主令丟給他,讓他自己去書局協調。

於是,從找畫風合適的雕版師傅,到選紙、調色、裝訂,楚溪客起早貪黑,親力親為,一圈下來把其中的流程全都搞清楚了。

起初,書局管事看他年紀小,並沒有很上心,直到楚溪客提出一個震驚全書局的建議——

“你們每次印書都是刻全版嗎?為什麽不把這些字摳下來,這樣印刷新書的時候只需要重新排列一下就好,不用再費勁刻一版了呀!”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本是華國科技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就被楚溪客這樣輕描淡寫地提出來了。

陪在他旁邊的鐘離東曦震驚了。

書局的管事也震驚了。

那些專研雕版的老師傅們激動得手都抖了:“原來還能這樣!竟然還能這樣!”

鐘離東曦眸色幽深地看著楚溪客:“鹿崽怎麽想到的?”

楚溪客這才意識到自己說了多麽不得了的話,連忙澄清:“不不不,別誤會,我也是聽說的,據說這種法子是一個叫‘畢昇’的人最先想出來的,我可沒有這麽大本事……”

對於書局裏的人來說,是誰想出來的已經不重要了,他們興奮地湊到一起,熱烈地討論起來。

基於這個小插曲,《長安食錄》得到了書局的高度重視,蒙混度日了整整十五年的管事和老師傅們終於迸發出年輕時的激情。

至於姜紓會利用這個機會宣傳一些什麽,就是楚溪客不需要操心的事了。

***

祥雲樓海鮮自助正式開業了!

鐘離東曦以一名普通食客的身份走上二樓,隨行的還有五公主和阿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