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楚溪客和鐘離東曦搬回了城郊的薔薇小院,把王宮空了出來,安置災民。

針對居民安全和男女有別的問題, 臣僚們經過仔細商議也做出了大致部署——

王宮只收攏受傷的災民以及老人、孩童;災民中的健康男性一律進行緊急培訓,去前線救災, 和平川軍一起住帳篷、吃大鍋飯;余下的婦人及小娘子們則分批安置到城中百姓家裏, 並在後勤處幫忙。

計劃很好,實施起來卻沒那麽容易。

楚溪客帶頭空出了王宮,一眾官員別管樂意不樂意,總之都打開了自家院門。

然而, 推及到百姓那裏卻遇到了困難,願意接收災民的人家不足一成, 其中大多數還因為彼此間有親戚關系。

左鄰右舍都不同意,這就導致原本已經同意的人家也無奈地拒絕了。畢竟, 沒人願意當這個出頭鳥。

六部官員協同武侯幾次前往各坊做工作,卻屢屢受挫。有官員實在窩火, 情急之下提出,幹脆采取強制措施, 被楚溪客否了。

楚溪客其實很理解百姓的顧慮,萬一分到的災民人品不好怎麽辦?就算對方人品好, 自家精心布置的屋子怎麽舍得讓別人隨意進出, 更何況那些家裏有老人和幼童的,顧慮更多了一層。楚溪客自己願意發揚風格,卻不想道德綁架別人。

一時間,大量災民無法妥善安置, 人心惶惶, 甚至給前方的救災行動拖了後腿。

直到有一天, 一位年輕的官員情緒爆發,邊哭邊喊:“你們可還記得這些屋舍是誰蓋的?可要你們花了一文錢?平川王殿下舍出了王宮,六部主事搬去了衙門,就連兩位頭發花白的老尚書都擠在一間官舍中,爾等就如此鐵石心腸麽?

“易地而處,若今日受災的是平川城,流離失所的是你們,可會期待有人分出一角屋檐讓你們避避風雨、抵禦寒涼?”

方才還亂糟糟的坊門內外頓時安靜下來,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心生不忍。

其實,這些話先前來的官員們也曾說過,真正讓百姓們動容的是他疲憊的面孔、嘶啞的嗓音以及聲淚俱下的模樣,在他們固有的印象裏,當官的本該是高高在上、威嚴俊逸的,而不是像個受了欺負嚎啕大哭的鄰家小兒郎……

終於,有人第一個站了出來,用不甚標準的平川話說:“我家本是從漠北來的,當年也是遭了雪災得平川王殿下收留,如今殿下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我家義不容辭!”

他一開口,很快便有更多人響應。

第一批松口的大多不是平川土著,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到平川紮下了根,他們很理解流落異鄉的難處,更加感恩平川給他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因此對災民更能感同身受。

緊接著便是在楚記食品廠和平川棉紡廠工作的員工們,他們不僅接收了災民,還順便帶了些活計給他們貼補家用。

最後,就連那些態度最強硬的人家也頂不住了,隨大流地去災民聚集處領了人。

原本擁擠不堪的臨時安置點頓時空了,周遭的氣息都顯得清新了幾分。

楚溪客終於松了口氣。

救災工作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城中青壯加入救援隊伍,婦人中自願去前線的也不少,余下的也沒閑著,救援隊和災民們每日的大鍋飯、破舊的衣衫、安置點的衛生都是她們在負責。

楚溪客想要按照雇工的標準付些工錢,卻被百姓們斷然拒絕了,用一位老叟的話說就是——

“這錢燙手,拿不動!”

楚溪客差點飚出小淚花,這就是平川的百姓啊,他們有自己的小心思,也有心中固守的道義。

……

平川城上下一心,全民出動,抓住了災後黃金救援72小時的機會,成功救出災民數十萬,受傷的人得到了妥善安置,身體康健的前腳被救,後腳就響應號召,加入了救援隊。

楚溪客給救援隊定下一項原則:“哪怕掘地三尺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尚有呼吸的生命。”

“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這是絕無僅有的偉大功績!”

史官激動地奮筆疾書,不眠不休地記錄下這三天三夜發生的點點滴滴。他還把楚溪客倉促間寫下的《災後救援和自救手冊》一字一句全都抄錄下來,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

楚溪客無比慶幸,當初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了這些知識點,還在實踐課老師的帶領下做了無數次演習,才得以在今日站在“後人”的肩膀上幫助這些古人。

就像網上常說的一句話:“我們所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數。”

***

賀蘭康出事了!

楚溪客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不眠不休工作了十二個時辰,累得吃飯都沒胃口,剛剛被鐘離東曦強摁著喝下一杯蜂蜜水,正要休息一下,林淼便飛跑進來。

信是賀蘭康的海東青帶回來的,本來是給姜紓的,剛好,姜紓同樣連續勞累了三天,險些暈倒,在林淼的苦勸下才去休息。因此,林淼便率先看到了這封報憂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