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遇他(二更)

歸雁山腳下的村子名為行馬村, 因為老祖宗在的時候有過一條馬道而得名,但是這麽多年滄海桑田,馬道早就已經看不見蹤跡, 倒是這個名字保留了下來。

沈如霜剛來的時候覺得這裏很是不錯,雖然比不上江南富庶, 但是男耕女織淡然安逸,村民也很是熱情熱心,心思也單純,見她是個姑娘家又人生地不熟地一個人來就已經有些同情, 再聽完她胡編亂造的那段喪夫悲慘經歷更是心疼。

加上她身上還有些銀兩,要找一戶人口簡單的家庭收留她並不是難事,很快就有一位同樣喪夫還獨自帶著女兒過活的寡婦主動拉著她進了家門, 好心地表示留在她家多添一雙筷子就好。

沈如霜滿心感激的同時,也是有一點心虛,畢竟人家是真的成了寡婦,她只不過是權當自己的丈夫已經死了, 二者終究不完全一樣,總有一種利用了別人家同情心的感覺,於是堅持要把身上的銀兩分一些給他們。

村子裏都喚寡婦王嫂,很是心疼沈如霜年紀輕輕沒了丈夫, 堅決不肯要她的銀兩,還拿出家裏的積蓄給她買肉吃, 連家中母雞下的蛋也是給她一個, 女兒吃一個,自己不舍得吃。

這讓沈如霜更加愧疚了, 心想著既然人家不肯要錢, 她總不能白吃白喝, 努力多幹些活多分擔些也是好的,於是一連好幾日天不亮就跟著王嫂扛著鋤頭出門了。

但是她高估了自己。

且不說在京城養了那麽長時間,又是生過孩子落過胎,體質本身也嬌弱,哪怕是幼時在江南和母親過苦日子,也沒有做過農活。街巷裏大多都是做針線活或者去集市上打雜賺些銀兩,姑蘇城鎮上也沒有這麽多農田。

這時她才意識到行馬村甚至整個徽州和江南老家是大為不同,盡管都是南方村落,可江南商貿發達,酒樓林立,城鎮裏基本都是務工為生,而徽州這兒多良田,相互之間比較封閉,基本沒什麽商貿往來,大家都靠務農為生了。

沈如霜也嘗試過做些絹花或是胭脂水粉來賣,就像在折柳鎮時那樣,但是一來大家都沒什麽閑錢,畢竟這兒連學堂都沒有,少女到了年紀就結婚生子,男孩就下地幹活,二來都是做農活,似乎也沒什麽必要弄這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而且絹布和其他東西也要大老遠跑到集市上去買,很是不方便,最後還賣不出去,沈如霜也死了心了,把這些東西送給王嫂和她家女兒後就不再多想。

就這樣過了好幾天,沈如霜手腳都磨出了水泡,小臉愈發消瘦蒼白,又強撐著不好意思說,直到有一天晃眼的春光一照險些暈倒在田地裏,王嫂才心疼地發現這一切,當即就扶著她回了屋子,讓她躺下給她擦藥,心疼道:

“哎呦,我瞧著姑娘模樣生得好看,細皮嫩肉的和我們不一樣,還認得不少字呢,定然是做不來這樣的粗活,奈何姑娘偏不信,非要逞能試一試。其實你來了就是自家人,何必這麽客氣呢......”

聽她這樣一說,沈如霜心中更是愧疚了,總不能事情沒有辦好還給人家添亂,於是接過擦藥酒的棉絮自己擦著傷口,訕訕笑著問道:

“實在是對不住,就是著實不知除了這些之外我還能做些什麽。我繡工還算不錯,但是紡紗織布就又不太熟練了.......”

王嫂長嘆一聲將藥酒放在一邊,知道沈如霜也是一片好心,上下打量一番還是沒什麽主意,剛想繼續安慰幾句作罷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了什麽似的“哎”了一聲,拉著她的手道:

“我倒是想起來了,姑娘你在這兒確實不太好過活,可你心思細,手也巧,咱們歸雁山上住著一位仙客,他瞧著也是一位高雅之人,你不如去問問他能否收留你?”

沈如霜來這兒不久,第一回 聽說還有什麽仙客,好奇地歪著腦袋望著王嫂,等著她繼續解釋下去。

“說來也奇了,幾年前有人來了我們村子附近轉悠,說是這兒風景不錯,歸雁山也是個好去處,於是就在半山腰的地方修了一座房子。那叫一個精巧雅致,咱們都沒見過那麽好看的房子呢,還結實得很,風吹雨打不漏風。”

王嫂繪聲繪色地描述著這一切,愈發來了興致,笑道:

“那裏面住著一個男子,還有三兩個下人。男子瞧著年紀不大,約莫只比你年長幾歲,模樣氣度俊秀飄逸,咱們看了都以為是神仙呢,還說是來這兒做什麽雲什麽鶴之人,每日就待在山上不下來,但是依舊豐衣足食的,你說這不是仙客是什麽?”

沈如霜大致聽明白了,王嫂說的應當是閑雲野鶴,這裏遠離塵世,確實是是個好去處,若是有閑情雅致的世外高人來到這裏隱居也不足為奇,只不過當地人眼裏覺得很是奇特,像是神仙似的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