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4/4頁)

當今陛下光允帝做皇帝起便廣開言路,重視科考,而今的讀書人有諸多厚賞也是光允帝之功。

朝廷如此恩待讀書人,這些年確實是為朝廷招納了許多的才學之士。

只不過廣擴錄用未有節制,讀書人也便越來越多,朝廷逐漸用不了這許多的人,導致了近幾年來考生上榜,進士出身卻無官可做的現象遍布。

六年前的進士,因為名在三甲而靠後,又未有親眷門路牽線,再兩袖清風家業單薄而不能打點,而今都還未曾排上官。

有些門路的被牽線送往朝廷六部下或者是州府上做見習,原本是三年考核一過就該轉正,但是因遲遲未有官位空閑出來,見習待轉正的都排了好些個。

便是那些個偏遠的小縣空出個職位來,也有的是人搶著去幹。

落霞縣天高皇帝遠,這頭的百姓讀書人只知道春闈中榜光宗耀祖,卻是不曉得中了榜也有諸多門欄等著人。

這些年朝廷冗官冗吏越積越厲害,遲遲也未有整改。

看似太平,實則只不過是薄薄一層紙在粉飾。

此次邊關迅速戰敗,無疑是給這層紙戳破了一個洞。

大家不免憂心,只怕朝廷會因為這回的戰事而有大動作,風向會朝著武官一頭吹,屆時重心偏移於武,他們這些從文的讀書人想要出人頭地,那可就比先時要難得多了。

遊豁道:“朝廷這兩年並不安生,此次邊疆戰敗,只怕再掀起大的波瀾。”

幾人都是官宦子弟,通達的消息自是比尋常讀書人多的多。

而今在此一聚,又幾年同窗關系親近,一道或明或暗的提點杜衡。

光允帝年輕之時開創了太平盛世,老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論誰都得說是個好皇帝。

勵精圖治四十余載,手下育有六子,均已成年。

皇後所生嫡子早年之間已早早立為了太子,陛下教導有方,太子也是賢能之才。

但光允帝如今已經年老,身子既是諸多不適,且號令下策也遠不如年輕之時,而今冗官冗吏和戰敗便是見證,合該是早當頤養天年才是。

朝中也有公正不阿之人上諫皇帝退位讓賢,左右都是自己親選的嫡長子,當是未有任何不妥,也是為天下黎明著想。

然則皇帝非但未曾采納,反倒是暗暗將上諫之人調離原職。

皇帝遲遲在位不肯退賢,以至於原本安生的朝堂風波暗湧,諸皇子已經成年,且也並非是庸懦之輩,既見皇帝此番作為,難保不生出些旁的心思來。

朝中私底下拉幫結派各自為主不在少數。

他們幾個官宦之子倒是不愁做不了官,但凡是中榜做了進士,家裏自然有人脈能讓自家的孩子進入仕途。

然則他們憂心的是家裏被卷入黨爭之中,那可是輕則流放,重則滿門覆滅的大事。

再說杜衡,幾人則是怕他上榜以後,因是農耕出身未有人脈而遲遲排不到官做。

其實按照杜衡的品貌來說,倘真能金榜題名,有的是人瞧的上他有意於培養。

只不過前提自是結為親好,而今是決計不可能了。

總而言之,此次春闈不如昔年安定,不論是風向,亦或者是朝廷易主,這些都將會對春闈有所影響。

至於說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誰都沒有定論。

這場相聚,幾個同窗吃了頓合口珍饈,杜衡也得到了不少有用消息。

初雪一連下了三日。

幾人一聚後,書院也很快便休沐了。

落霞縣裏汙雪堆積,似是預示著牛馬車輪將駛過,一眾同窗依依惜別,在年節氛圍之下,竟還生出了離別的傷愁來。

杜衡一個個的把交好的同窗師兄送走出城。

細細颯颯的冬風微雪下,馬車裏的人同杜衡揮手:

“不管他日如何,又在何方,杜衡,當是多多書信來往別忘同窗之情!”

“一路平安。”杜衡也沖著那馬車揮手:“師兄,若是有緣再聚,再一道圍爐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