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4/5頁)

“秋陽縣知縣杜衡攜縣中官吏鄉紳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杜衡帶著諸人起身,接著又行大禮,本就跪得快麻了的雙腿又跪了下去。

眼睛也不敢胡亂看,只怕是多瞧皇帝一眼叫禦林軍直接翻飛下馬一槍就刺了過來,杜衡只朝著人來的方向,朗聲念完詞便跪下。

前頭是開路的將領士兵,中前方才是皇帝的車馬,他甚至都沒看清楚皇帝是騎的馬還是在馬車裏,便又再次跪叩下去和黃土地面面相覷。

“秋陽縣。朕倒是記得,昔年還在做皇子的時候前往地方上查鹽稅之時曾路過。”

開路的士兵兩列散開,顯出一名騎著黑馬的男子,一身錦繡,並不曾著明黃衣袍。

話畢,男子揚手:“都起來吧。”

眾人站起身,卻也都局促的不敢大喘氣,雖說皇帝言語也並未嚴厲,甚至可以說親和,但天子威臨四方,光是偌大的陣仗和萬數兵馬就已經叫人後脊生汗了。

一時間也忘了什麽瞻仰天顏的話了,只怨他們杜大人的臂膀不夠寬厚把他們全都給擋了去。

“秋陽縣知縣,杜衡?”

聽到被點名,杜衡心中微微一緊,低垂眉宇恭順的上前:“小官杜衡,參見陛下。”

這朝走上了前去,杜衡才窺見了皇帝的模樣,除卻英武俊朗之外,倒是並沒有甚麽特別之處,此次陪行的是六王爺,兩人一母同胞,眉宇之間倒是有幾分神似。

周遭一同陪騎的都是些陌生面孔,杜衡一個都認不得,但能估摸出身份都了不得,必當是朝中顯貴。

“朕記得昔時這縣裏好似並未用種棉花,今從縣外經過,倒是見著成片的棉花早熟的已經開始吐棉了,一時間尚且引人貪看。”

“陛下好記性。昔年縣裏確是不曾種棉花,秋陽縣天幹沙地廣,適宜棉花種植,前兩年才從他地引了種子前來種植。”

“收成可好?”

“回稟陛下,歷年產量有所增加,而今已可隨商隊遠銷寒地。”

馬上的人聲線上揚了些:“如此甚好。”

皇帝出此一言,立馬就有人接腔:“秋陽縣農桑穩上,乃是百姓之福,天下之福。”

言談之間,杜衡好像聽到了兩聲肚子的咕咕叫聲,但是又不確定是聽錯了,又是誰的肚子在叫。

除了皇帝不能亂看,大臣自也不是他這等微末小官可以隨便看的,他不能隨意開口,關注點也有些偏。

然則皇帝未接馬屁,只沉聲道了一句:“快些進城吧。”

杜衡作為知縣,便跟在皇帝車馬不遠不近一側,進縣以後,縣裏便沸騰了,車馬本就多,老百姓沿街陸續跪拜。

參迎之聲可謂之山呼海嘯。

隊伍走的格外的慢。

杜衡不行走在一頭也毫無壓力,夾在隊伍裏見百姓如此熱情,雖被參拜者並不是他,但也能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受,這待遇即便是當初他正任也不曾有得。

也不怪有人謀權篡位都想做皇帝。

一呼百應,不怒而可讓人危,也只當真貼近了皇帝周遭方才能感受一二。

正直他感慨之際,忽而掃見了貼身伺候皇帝的太監不知同人耳語了幾句甚麽,好似在勸皇帝回馬車還是什麽。

杜衡即使隔得還算近卻也不敢細聽亂瞧,這裏的侍衛眼睛比鷹還敏銳毒辣。

“杜大人,此處進縣衙還要多少時辰?”

一道身影忽然貼近了杜衡,尖細的聲音隨之落進了他的耳朵裏。

“按正常速度一刻鐘方可抵達,只不過而下車隊徐徐,當一刻半鐘。”

杜衡心中不解,不是說只經行,並不做停留的,怎的又問起了縣衙的距離。

他立馬回想了一遍縣衙裏亂不亂,今早上可把東西收拾了齊整?正當是有些緊張時又聽道:

“昨夜天寒,陛下身子微有不適,最近之處可有甚麽大宅所?”

杜衡晃然明白了過來,他微微傾身同太監耳語了兩句。

太監面上一喜,徐徐便行去了皇帝方向。

不過須臾,杜衡便收到了太監的眼色。

杜衡上前行禮詢問:“陛下,秋陽縣縣學即在前方不遠處,您可要看看?”

“教化是興盛之基,便去瞧瞧吧。”

前去縣學非主要目的,而是在縣學的街上,不過幾步遠就有新建的公廁,瞧見新鮮花樣,皇帝勢必問上一嘴,隨之便能理所應當的前去看看。

於是乎,一眾官民就見著皇帝下馬,在禦林軍的護衛之下進了茅房,片刻後出來神清氣爽。

老百姓有點懵,隨之直呼皇帝親民,竟然連茅房也親自探訪。

“此般將裏坊單隔建出來乃是利民之舉,各地當推行才是!”

皇帝出來時擡頭看了一眼興修的還挺不錯的茅房,同一旁的隨行道:“好生記下,取各地所長,來時回京可整合出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