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流言蜚語與真相

老皇帝已經很久沒有封過妃了。

最後一個晉升妃位的還是九皇子的母親嫻妃。

三皇子的母親淑妃、撫養五皇子長大的宜妃、九皇子的母親嫻妃,以及撫養七皇子長大的德妃,如今就是宮裏最有地位、根基最穩的幾位妃子。除了宜妃和五皇子表面上都表現得不爭不搶,淑妃背後是丞相,德妃背後是她的姑母太後,嫻妃背後是承南郡王。這其中只有德妃是男妃。

如果單從後宮晉升的角度而言,男子不能生育,在講究血脈傳承的後宮爭鬥中自然占了劣勢。但是系統對每一位計劃者都是公平的,如果想清楚了這一關要想通關並不只討好侍奉老皇帝一條路,就會發現因為這個關卡背景下社會對男子比對女子更寬容,所以脫開後宮之後,反而是男性身份更占優勢,可以更便宜地去做更多事。總體而言,男女計劃者在這一關裏的地位是平衡的,並沒有那放會特別占優。

承南郡王雖然是郡王,但實際的實權和對皇帝的影響力還並比不上丞相和太後,所以嫻妃另一部分所依仗的還是自己最年輕、最會討皇帝歡心。她知道自己兒子的年紀是短板,所以格外在討好老皇帝方面下功夫。

只是這份年輕是相對淑妃德妃她們而言的,比起新入宮的新人,她的年紀也大了,而若是單論同帝王的感情,她卻又還比不上淑妃這樣的老人。這位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寵妃,事實上也在為自己的處境憂愁焦慮著。

新入宮的宮人們大多在進宮後就投靠了淑妃、德妃或嫻妃中的一個,嫻妃也會有意提拔向自己投誠的宮人,培植自己的勢力,淑妃和德妃那邊的情況也類似,因而這些投靠了有地位後妃的新人們的確更好混出頭。

而沒有投靠她們的,除非像袁三胖那樣某一方面特別出眾且又得了皇帝青眼,否則最大的可能就是像吳非這樣逐漸被冷藏、遺忘在深宮裏。

然而對嫻妃而言,提拔其他新人只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而且介紹年輕動人的新人給老皇帝也能博得自己賢惠大度的名聲,並且借著年輕的新人來討好老皇帝。如果可以,她當然希望自己能獨享皇帝的寵愛,所以她自己本人也從未落下過討好皇帝的行動,時不時都會噓寒問暖,即使已經入宮近二十年,但如今還會常被皇帝召去侍寢。

她從小小的美人一路爬起來,自然也明白收買皇帝身邊的人有多重要,但讓她如今感到頭痛的是,原本給她幹活的徐常侍卻因觸怒皇帝而被遣出了宮養老,接替他成為皇帝跟前心腹的沈內侍卻油鹽不進,很難被收買。

她可是聽說,不知道這個沈內侍又做了什麽,皇帝昨日已經口頭說要將他升為四品內侍首領,只差今天正式頒旨了。明楚朝有規定,內侍只能被封為宮廷內官,而且最高不得高於四品。

這個沈內侍相貌平平 ,除了那身格外沉穩的氣質,從外表上再看不出什麽特異之處,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就從一個無品級的小太監升到了最高品,而且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實在是非同一般。

這樣一個人卻不能為自己所用,嫻妃便不由得覺得不踏實。自從徐常侍下馬之後,沒有人常在皇帝面前替她吹風,宮裏又新進了一批鮮嫩的新人,皇帝已經一個月沒有想起過她了。

不過現在還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沈內侍雖然沒有為她所用,卻也沒有被別人收買了去。可能就是因為他這種沉默穩重、八風不動,只為皇帝辦事的態度,才越發得到了老皇帝的寵信。

嫻妃在美人塌上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她的心腹大宮女清荷走過來給她捶肩,同時輕聲道:“娘娘有什麽不如意的?還是為了沈內侍的事?”

她昨日遣人去給沈內侍送禮,一尊水頭極好、當世難尋的白玉小佛,沒想到那沈內侍竟然半點也不動心,看了一眼就退了回來,依然是對待所有人都像一個模子裏出來的那句“多謝娘娘好意”。

嫻妃動了動身子,應了一聲:“說的是呢。”

清荷是她的心腹,替她做了不少暗地裏的事,她有什麽事基本是不會瞞著對方的。

只聽清荷聞言輕聲細語道:“娘娘,那沈內侍也是人,人就是都有七情六欲的,概莫能外。即便是那沈內侍,也會有欲望,有軟肋。”

嫻妃一聽來了精神,也不用捶肩了,做起來看向清荷道:“什麽意思?”

她明白清荷如果不是聽說了什麽,是不會平白無故地和她說這番話的。

清荷靠近了她,壓低了聲音道:“是月落殿偏殿那位。”

嫻妃一下子泄了氣,美目流轉橫了清荷一眼:“我道是什麽,這個不是都知道嗎?沒用。月落偏殿那位本身出身不差,謝家和袁家同氣連枝,現在他們哪邊都不站,但咱們也犯不著因為動了謝非把他們推到別人那邊去。現在他們都等著別人家出手,至少這事咱們這邊不能做,到時候人沒拉攏成,反而和謝家結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