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身份撲克選擇

就像考試分小題大題一樣,榮光競技場中十場競技的復雜度和規模也不一樣。

通常來講,第一關和最後一關會是復雜度較高的對戰或關卡,而其他關卡的復雜度不會太高,一般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分出勝負。

競技場可以個人參加也可以以隊伍為單位參加。

袁三胖建議他們先以個人身份參加,後面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組隊。因為按照競技場規則,單人容易和單人匹配在一起,而隊伍更容易和隊伍匹配。單人的實力參差不齊,而小隊的實力往往比較強,畢竟像他自己這樣運氣好,在進入最終計劃早期就拿到組隊道具並組到隊的還是少數。小隊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受到支持的商業戰隊或更訓練有素的星球戰隊。

所以為了避免遇到強敵,他們現在先分開參賽比較好。

現在抽卡需要13140元,在競技場過程中也可以獲得計劃點,但是獲得的金錢獎勵會比普通關卡少得多。現在沈行各種身份的身份卡也有不少了,一般情況應該都能應對,所以他準備先不抽卡,把錢省下來,如果他在這期間能升級到白銀段位,就可以去購買用得到的實用道具了。

此時距離榮光競技場還剩7天,吳非花費五千塊從系統商城裏買了各種材料,用上一關裏學到的傀儡術制作出了三個替身傀儡。這兩個替身傀儡沒有什麽戰力,也沒有自我意識或智能,唯一的作用是暫時偽裝成他的樣子,但只要稍一深入交談就會露出馬腳。

他對於機關術的理論知識雖然已經足夠,但上一關裏並沒有多少實踐的機會,兼之現在手上的錢不多,能買的材料也不足,都是比較低級的材料。因而真正動起手來還需要更多鍛煉,才能嘗試用更少且更低級的材料做出高級的機關和傀儡。但現在留給他的實驗時間已經不多了,吳非為穩妥起見,只做了兩個低級傀儡。

剩下的時間裏他看了去年的光榮競技場回顧剪輯,又看了最終計劃討論區裏對歷年競技場的總結和評價,以及研究員復盤競技時對每個關卡和對戰的表現評價——比如關卡中此時最優解應該是什麽,對戰遇到敵方這種陣容時該采取何種戰術……

看的時候頗有一種考前復習回顧歷年真題的感覺,越看越覺得有些困難,有些情景下他都覺得自己會必敗無疑。唯一值得慶幸的一點是他現在已經升到秘鋼七級了,就算十場全輸,也不至於被扣光計劃點淘汰出局。

吳非單從外表上來看倒也看不出什麽心虛慌張的樣子,而是一直很沉穩地學習著往屆競技場復盤,保持規律作息,直到競技場正式開始的那一天。

這七天中他的時間始終規劃得很好,什麽時候該看什麽內容,有哪種類型的競技可能出現而他還不夠了解需要去補課,全部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吳非在這方面還是很實際的——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與其期待自己能夠臨場發揮運氣爆棚贏得最終勝利,還不如抓緊有限的時間提升鞏固,能多學習一點是一點。

如果說道具、身份卡、計劃者本身的身體素質是硬實力,在金錢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那麽技巧和策略就是軟實力,是可以通過學習積累的。

天才固然有,但大部分人臨場時的策略方法其實都是通過學習來獲得的。通過親身實踐積累經驗是一種學習,通過了解反思他人經歷來積累同樣也是一種學習。

就這樣,在休息關卡中的七天一晃而過。榮光競技場開賽當天,吳非和袁三胖約好了一同前往賽場。

榮光競技場本身仿佛是一個單獨的關卡世界,如今這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懸浮於星河之上的“體育場館”。只不過這個場館是中空的環形,中間並沒有“體育場”,從座位上向下看去,就可以看到腳下的星空。

與此同時,一年只會開啟兩次的中央直播間也向激動難耐的觀眾們打開了大門。

榮光競技場開放期間內計劃者們也可以繼續直播,只是除了計劃者的直播間外,最終計劃也會開啟官方的“中央直播間”。這個直播間內有二十扇不同的屏幕,分別從二十個視角來轉播比賽的情況,會轉播到哪一場、哪個計劃者會出鏡則完全是隨機的。

計劃者個人的直播更有個人風格,直播內容也會更連續;而中央直播間內則可以宏觀地看到各個賽場的比賽情況,第一時間了解整體比賽進程,大部分媒體和觀眾都會駐紮在中央直播間裏,這裏的觀賽氛圍也是最好的。一般而言,除非有自己非常喜歡的主播,大部分觀眾最終還是會選擇來中央直播間看比賽。

同時為公平起見,所有的計劃者在參與競技期間都不能同外界交流通訊,也不能收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