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第一個吻

接下來吳非度過了一段相對悠閑的時光。

他有些擔心吳用當前的狀態, 加上五級文明交通十分發達,所以每天下課後他都會回家去陪吳用吃飯。

吳用在家也沒閑著,依然在高強度地看最新的研究論文, 以及整理匯總自己多年來的研究經驗和成果。吃飯時,他常常和吳非聊一聊他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但絕口不提自己在研究所的工作。

“吳非,你以後是怎麽打算的?”這天吃飯時吳用突然問道。

“我想趁著上學閑暇的時候做一些遊戲,看看能不能賺錢,如果能賺錢就繼續做, 如果我做的遊戲不合大家的口味,那我想申請一下第八研究所的工作。”吳非道。

“嗯。”吳用點了點頭,繼而道,“為什麽是八所?”

吳非:“八所申請的人少, 競爭不激烈。而且我想去低級文明星球旅遊,八所應該有比較多的去低級文明星球的機會。”

吳用聽聞後又點了點頭, 隨即他擡起頭向吳非笑了一下:“你能有這種心態也挺好的。不像我當時……”

“您當時怎麽了?”

“我當時一直是學校裏的佼佼者,自命不凡,一門心思想去第四研究所。當時第一和第三研究所像現在一樣,在研究基礎的科學和自然規律,已經很難再做出什麽突破,課題看起來也沒有那麽前沿、受人追捧。科研界的主流看法是,要把自然科學和基礎學科的突破寄希望於更高級的人工智能的研發突破,而第四研究所正在主要研究人工智能,這是當時最熱門、最被寄予希望也是最受關注的方向。”

“我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成功進入了第四研究所工作。然而我才工作了三四年, 人工智能的研究項目就全部都被撤銷,已有的實驗和工程全部中止, 档案資料被密封起來,人員被打散分到其他各個研究所,或者是被直接給予補償令其離開。”

“當時這個領域聚集了許多最優秀最有天賦的科研人員,他們中的很多都就此而一蹶不振,甚至離開了研究領域。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原研究項目被解散後,只是被分往了研究所內另一個項目。也是在此之後,我才慢慢冷靜下來,開始覺得,我們當初所做的那些人工智能的項目被停職,未必是一件壞事。”

“為什麽這麽說?”吳非道。

吳用思考了一下道:“我試著這樣講,我們來做一個假想。”

“假如你知道,你未來可能會面臨一個災難A,災難A一旦發生,則整個五級文明都會覆滅,它所發生的概率是x;你可以選擇使用方式B來解決災難A,但是一旦啟用方式B,它也有可能會引發災難B,災難B也可能會造成五級文明的覆滅,它所發生的概率是y。那麽你會啟用方式B嗎?x和y的大小都是不確定的。”

“這聽起來完全沒區別啊。”吳非道,“最終結果都是整個文明有一定概率會被完全毀滅。”

“我為什麽不能選擇一個更穩妥的方式呢?比如在知道災難A要發生前,就先移民去其他低級文明星球生活?”這個問題吳非在第一次聽說五級文明的“大過濾器”假想後就想過。

吳用笑了:“如果是能通過提前移民到其他星球所解決的災難,我們大概率也能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我們說的是一種假象式的災難,這種災難無法被預測,只能知道它有可能會發生,一旦發生就會帶來毀滅,而它可能就在下一秒發生,發生時甚至我們都不知道。”

吳非想了想道:“那我還會選擇準備好方式B吧,最後是否啟用方式B再另說,我單純是覺得不能明知道會有災難降臨,還什麽準備都不做。”

“那如果方式B是一個一旦開始就不能結束不能回頭,必然會走向災難B的方案呢?只要你選擇了開始,就無法選擇按下停止按鈕。”吳用繼續追問道。

“不知道了。”吳非放棄了思考,他覺得這已經變成了一個哲學問題。

因為從吳用給出的條件來看,就是無論是否啟用方式B,結果都不會有區別,區別只在於是被動等待風險還是主動迎接風險。

但如果是現實中,即使希望渺茫,他應該還是會選擇嘗試B,然後盡量降低其風險。畢竟他從小受到的就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教育。

吳用笑了笑,沒有再繼續問他這個問題,而是突然道:“在學校裏有喜歡的人嗎?”

吳非:“……”

叔叔你這話題轉換地有點快啊。

“那您有嗎?”吳非看著吳用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想了想,他換了個說法,“您有過嗎?”

吳用:“我就是沒有才不想你重蹈覆轍……我當年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習和科研工作裏了,沒注意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