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評優

有了新車,樂善回去便把借的車還了。

大夥聽說她家竟然買回一輛自行車,都來爭相圍觀。

那車雖然刷了漆,但和真正的新車還是有區別的,眼尖的人一眼能瞧出不同。

“這是二手的吧?不像新車。”

樂善笑著承認:“當然是二手的,新的不僅要自行車票,還得花兩百多塊,咱也買不起呀。”

她說得敞亮,大家也就不必忌諱著這點,反而看了車後生出幾分羨慕,紛紛打聽從哪兒弄來的,花費多少等等。

樂善想到老大爺那裏還有兩輛,將廢品站的地址一說,看到有幾個人當場動了心思。

等把來圍觀的鄰居都打發走,樂善讓時仲待在家裏,自己騎上車去拿翻新的棉衣。

依舊是上次那個隱蔽的地方,暗號變成取貨的三短一長。

門打開後,樂善進去片刻,拎出來一個裝得鼓鼓囊囊的大尼龍袋子,被她系在車後座上,馬不停蹄地帶回小樓院。

時仲正在屋門前陪著他爸一塊曬暖,看到她回來立馬起身迎上來,將尼龍袋子接下。

樂善把車子推到屋檐下停好,吩咐時仲把袋子打開,將裏面剛翻新好的棉衣裳都拿出來晾上,趁日光正好曬曬,明兒個就能穿。

時仲嗯了一聲,打開袋口拿出裏面疊放得齊齊整整的暄軟棉衣,看著和舊的沒太大區別,摸起來時卻跟新的一樣。

他將其一件件拿出來搭到門前的晾衣繩上,數了數發現竟然有六身,剛好一人兩身。

這時候,樂善又從她那屋扒拉出來三件軍大衣,看起來十分寬大厚實,特別適合寒冬臘月禦寒。

“這是我爸和我哥以前攢的,都拿出來曬曬,等冬天的時候給咱們穿。”

樂善說著將三件軍大衣也翻手搭上晾衣繩,曬到陽光最好的位置。

因為天氣好又是休息日,院裏像他們一樣洗洗曬曬的人家有很多,晾衣繩上搭的到處都是衣裳被子。

以防搞混,或者被人渾水摸魚,樂善特地叫時仲坐在門口看著點,自己洗手準備做飯。

平時早晚兩頓都是時仲操持,休息日這天就讓他歇歇,她來。

早上的豆腐還剩不少,樂善幹脆做了煎豆腐,舍得放油的話,吃起來跟肉差不多。

除此之外,她還蒸了鍋小米飯,裏面摻了幾顆紅薯,小火慢燉出來,滋味軟糯,又香又甜。

飯做好,日頭正當空,外面比屋裏暖和,樂善幹脆讓時仲把小飯桌擺到門口陽光下,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吃飯。

時父在時仲和樂善的引導下,已經能自己吃飯,不需要人喂了。

像這次,樂善把盛好的飯碗放他面前,再夾幾筷子煎豆腐和炒青菜,說:“爸,快吃。”

然後他自己就拿起筷子慢慢吃起來。

時仲在一旁看著,邊扒飯邊笑。

氣氛正好時,民政局的人上門,趁著休息日過來通知樂善一聲,她替她媽提交的合葬申請通過,辦理日期就在明天,叫她到時別忘了拿著骨灰盒去陵園,到地方會有人負責這事。

樂善的心情一下低落下來,沉重地點頭表示知道了,明天會按時過去。

送民政局辦事員離開後,樂善沒了食欲,將剩下的飯菜都推到時仲和時父面前,讓他們放開肚子吃完。

時仲看了看她,小心勸道:“姐也多吃點,明天我陪你去。”

樂善沒有拒絕,第二日下班後由時仲陪著來到烈士陵園。

陵園是在郊區的一處山上,從山腳到山頂大片的地方被開出來,當作安葬烈士的所在,遠遠看去,一排排的墓碑,一列列的松柏,壓抑又肅穆。

樂善二人到達時,那裏早已有人等著,驗證過身份後,沉默地帶他們去樂父和樂大哥的墓碑那裏。

墓坑打開,樂母的骨灰盒被放進去,和裏面的另外兩個並排挨在一起,看著就像是在另一個世界重逢相聚,令人忍不住淚目。

由於樂母不是烈士,她能和丈夫兒子合葬,卻不能在墓碑上留下名字。

好在樂母早說過不在意這一點。

樂善最後看著重新合上的石板墓蓋,深深鞠了三個躬。

回去的路上,她一言不發,時仲擔憂地扯了扯她的袖子,“姐,你沒事吧?”

“沒事。”樂善深吸一口氣,昂頭往前看。

記得某位偉人說過,有的人活著其實已經死了,而有的人死了卻還活在別人心中。

爸媽大哥雖然走了,但他們永遠活在她心裏,會陪伴她一輩子。

只要想到這個,樂善就不再難受,反而對未來充滿動力。

於是接下來的一周,她所在的車間工友都快瘋了,全是被她卷得受不了的。

工友們累覺不愛地問她:“小善啊,是不是受啥刺激啦?”幹嘛這麽拼命,搞得他們都不好再偷閑摸魚。

樂善握拳表示:“沒受啥刺激,就是想好好工作,爭取這月的先進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