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知青

柳小六了解到樂善他們現在也不算好過之後, 倒是不好再說什麽羨慕城裏人的話了。

他羨慕人家城裏人吃商品糧旱澇保收,人家城裏人說不定還羨慕他們鄉下能在這個時候尋摸吃的呢。

柳小六離開後,樂善這邊立馬迎來鄰居們的拜訪。

那些之前與她有交易往來的, 看到柳小六上門以為他又送來了什麽好東西, 都急忙忙趕過來想換。

他們有錢有票, 但是這兩個月口糧供給標準低,想買多點吃的都買不到,現在就希望樂善這裏多少能勻出來點。

“還是你家好,有個可以時不時來接濟的親戚, 不像我們一旦沒有供應就得餓肚子。”

鄰居們表達了一番羨慕之情,開口向樂善換糧。

樂善對此攤了攤手,表示她家也沒余糧, 腌菜倒是剩的多, 不知道他們要不要。

鄰居不信, “怎麽可能會沒有呢, 你家親戚不是才走?”

“他這次是空手來的,你們沒看到嗎?鄉下現在也缺糧, 哪裏還有東西接濟我呢,要不是我家口糧只是勉強夠吃,我都該反過來接濟他。”

樂善的話讓幾個鄰居大失所望,最後只能花錢換點腌菜回去, 拿回家跟玉米面一起煮粥, 勉強能糊弄肚子。

他們走後, 樂善叮囑時仲之後再做飯記得關上門, 別讓他們看到家裏的菜色, 有人問起來就說早晚兩頓已經開始喝稀了。

說完她向時仲解釋:“不是我狠心不借他們, 而是這個時候口子不能開, 我們家糧食也不富裕,真要借給別人,到時借誰不借誰?他們如果知道咱家有糧食,一窩蜂地全跑來借,怕是糧食再多都不夠借出去的。”

時仲點頭,“我知道的,就這麽辦吧。”

雖然說了不外借,但是當晚樂善還是摸黑給伍叔送去一袋玉米面,以防他這兩月不夠吃。

伍叔沒有不要,他收下了,卻回給她一箱魚罐頭,是他在海邊的戰友給他寄來的,能代替糧食,吃了頂飽。

他以此來證明自己並不缺吃的,戰友們的接濟加上每月的口糧和補助,他又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過的可比大多數人強多啦,擔心誰都不用擔心他會餓肚子。

樂善羨慕一丟丟,放心地收下魚罐頭,回去和時仲打開一盒嘗嘗。

魚罐頭是用鐵盒裝的,裏面做罐頭用的是雜魚,價格上應該不會多貴,但頂飽是真的,能當糧食,味道還不錯。

時仲數了下一箱的數量,跟樂善申請拿兩盒給孫伯雪中送炭,以後有事好說話。

樂善覺得可以有,她也給自己領導送送,廠長那裏她夠不到,這不是還有主管和之前打過交道的副廠長嘛。

於是兩人悄無聲息地分別給自家領導送去,禮輕情意重,刷了不少好感。

正在這個時候,廣播上突然傳出一則消息,上面因為城裏糧食供應緊張,提出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廣大的農村去做出一番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同時減小城鎮口糧負擔。

這件事是最高領導發出的,廣播裏循環播放著他對此事的發言,鼓勵並提倡眾多城鎮有志青年們踴躍報名,國家會記住他們的貢獻,人民也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

許多年輕人聽後非常激動也非常振奮,恨不得立馬跑去報名參加,為祖國為領導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時仲聽到直接愣住,下意識的反應是:“這樣跟下放有什麽區別?”

樂善也被最高領導那番話說的心潮澎湃,好不容易穩住心神道:“區別大了,一個是被迫,一個是自主。前者像你們當初那時候,應該不能選擇要去的地方,別人讓你們去哪兒,你們就只能去哪兒。後者嘛,我猜應該能自己選擇目的地,而且光明正大地過去,沒誰瞧不起,說不定政府還能給點補助。”

不然好好的城裏人不當,誰會甘願跑到鄉下種地,除非是靠口糧實在活不下去的,到鄉下可能還有條活路。

時仲贊同地點點頭,但是他倆都想錯了。

一開始報名的是那些人沒錯,不過隨著領導人越來越多地表態支持這件事,說願意去當知青的都是好同志,思想覺悟高,是人民的榜樣等等,讓一些家裏並不缺吃喝的年輕人也坐不住了。

他們自認為自己不比別人差,甚至思想上比其他人要更高尚,所以這個上山下鄉的活動必須得參加一下,為領導人分憂!

短短幾日內,如同上面想要的那般,城鎮青年開始爭相報名當知青,到需要他們的地方支援農村建設,實現自我價值。

這裏沒樂善什麽事,但她看得目瞪口呆,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思想覺悟太低,所以只覺得跑去鄉下會吃苦,而不是很光榮?

時仲也錯愕了一陣,完後表現得很光棍,“算了,跟咱們沒啥關系,不管。”